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568章 月光下的诗性解构

第568章 月光下的诗性解构(1 / 2)

《嘟喺月光惹嘅祸》(粤语诗)

文\/树科

几似唔关太阳嘅事

净系月光喺黑掹猛度搞嘢……

爱因斯坦话:

唔通唔睇,月光唔喺?

波尔同量子们:

三督屁,量嚟量去两丈四……

我话月光光:

照地堂,噈乜照到人家床……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20.粤北韶城沙湖畔

月光下的诗性解构

——树科《嘟喺月光惹嘅祸》诗学赏析

文\/阿蛋

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版图中,树科的《嘟喺月光惹嘅祸》以其独特的语言质感、跨界的意象建构与深邃的诗性思考,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这首收录于《诗国行》(2025年7月20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版)的短诗,仅四句二十二字(含引语),却如同一颗多棱镜,折射出粤语方言的文化根脉、现代科学的思维肌理与传统童谣的情感记忆。本文将从语言诗学、意象逻辑、文化解构与诗史定位四个维度,对这首作品进行细致拆解,探寻其在当代方言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一、语言诗学:粤语方言的诗性激活与审美重构

方言诗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突破普通话诗歌的语言惯性,激活特定地域文化中沉淀的审美基因。《嘟喺月光惹嘅祸》开篇即以纯粹的粤语口语入诗,“几似唔关太阳嘅事\/净系月光喺黑掹猛度搞嘢”,短短两句便构建起鲜明的方言审美场域。这里的语言选择绝非简单的工具性使用,而是蕴含着深刻的诗学考量,需要从语音、词汇与语法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从语音层面来看,粤语的九声六调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律美感。“唔关”(4gun1)的阳平与阴平组合,“黑掹猛”(hak1ang2aang5)的入声、阳平与阳去搭配,形成高低起伏的语音曲线。“搞嘢”(gaau2je5)一词以阳平收尾,既保留了口语中的鲜活感,又与前句“事”(si6)的阳去形成韵律呼应,避免了方言诗歌常见的“散文化”弊端。这种语音节奏的把控,暗合了中国传统诗歌“声律谐和”的美学追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言:“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树科虽以方言创作,但其对语音韵律的自觉追求,与古典诗学的声律传统一脉相承。

词汇层面,诗歌选用的粤语方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张力。“黑掹猛”作为粤语中形容“漆黑一片”的俗语,不仅比普通话的“黑漆漆”更具口语质感,其“掹猛”二字还带有动态感,仿佛黑暗在主动“拉扯”着周遭的一切,为后文“月光搞嘢”的拟人化描写埋下伏笔。“搞嘢”一词在粤语中可指“做事情”,也可指“惹麻烦”,这种语义的模糊性为诗歌提供了多重解读空间——月光究竟是在“做什么”,还是在“惹什么麻烦”?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现代诗歌的魅力所在。此外,“三督屁”(saa1duk1pei3)的使用堪称神来之笔,作为粤语中对“无价值事物”的粗俗表述,它与后文“量嚟量去两丈四”形成强烈反差,用最俚俗的词汇解构最精密的科学测量,这种“雅俗对立”的审美策略,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手法异曲同工,只是将社会批判转化为对科学理性的诗性反思。

语法层面,粤语的句式结构赋予诗歌独特的表达节奏。“几似唔关太阳嘅事”采用“几似+否定判断”的句式,比普通话“好像与太阳无关”更具主观推测色彩,体现出诗人对“月光惹祸”这一命题的不确定感与探究欲。“净系月光喺黑掹猛度搞嘢”中,“喺……度”(在……地方)的状语后置结构,将“黑掹猛”这一环境描写置于动词“搞嘢”之前,突出了月光活动的背景,形成“环境—主体—动作”的叙事顺序,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这种语法结构的选择,使诗歌在保留口语流畅性的同时,又具备了书面语的严谨性,实现了方言诗歌“口语化”与“文学性”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树科对粤语方言的使用并非一味追求“土味”,而是进行了审美重构。他避开了粤语中过于生僻的词汇(如“翳焗”“踎低”等),选择的“唔关”“净系”“搞嘢”等均为广府地区通用且易于理解的方言词,既保留了方言的文化特色,又避免了读者的理解障碍。这种“适度方言化”的创作策略,解决了方言诗歌“小众化”与“传播性”的矛盾,为当代方言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正如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所言:“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新鲜的意味,可以增加诗的色彩。”树科的实践,正是对这一观点的当代回应。

二、意象逻辑:科学理性与诗性思维的对话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