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手折下一根柳枝,在空中画了个圆。这个圆看似简单,却让所有弟子陷入顿悟。樵夫看见了开天斧法,厨娘悟出了造化妙手,歌女竟从中悟出天籁之音。
苏婉端出米粥:“都来吃饭吧。”
众人围坐喝粥,普通的米粥入口,却让人回味无穷。有个弟子忽然泪流满面:“这粥里...有妈妈的味道。”
“这就是道。”苏婉轻笑,“道在衣食住行间,从未远离。”
夜幕降临时,弟子们各自领悟离去。林凡留在最后,欲言又止。
“还有事?”刘云轩问。
林凡迟疑道:“弟子近日感应到,天地似有异动。”
话音未落,整座青云山突然震动。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正在苏醒。
苏婉掐指一算,面色微变:“是‘观道者’醒了。”
夜空忽然亮如白昼,无数双眼睛在云端睁开。这些眼睛没有情感,只有纯粹的“观照”。
“终于找到了。”一个空洞的声音响起,“将‘平常之道’交出来。”
林凡大惊,正要拔剑,却被刘云轩按住。
“别急。”刘云轩淡淡一笑,“客人来了,先奉茶。”
他随手摘下一片柳叶,放入碗中,冲上开水。柳叶在碗中舒展,竟演化出大千世界。
观道者的声音第一次出现波动:“这...这是...”
“道在茶中。”苏婉轻笑,“阁下要观道,何不品茶?”
云端眼睛渐渐闭上,那个声音带着几分困惑:“我们观察万界,从未见过这样的道...”
“因为你们总是在‘观’。”刘云轩将茶碗举起,“却忘了,道是要用来‘活’的。”
茶香飘散处,观道者的气息渐渐消散。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莫名。
林凡若有所悟:“前辈,难道他们...”
“也是求道者。”苏婉望着夜空,“只是走错了路。”
自此,青云山下来悟道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追求飞天遁地,而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真谛。有个铁匠在打铁时悟出炼器至理,有个农夫在耕田时得证大地之道。
而林凡成了真正的传道人,他将“平常之道”传播到四面八方。有趣的是,跟他学习的人越多,天地反而越和谐。
十年后的某个黄昏,已经白发苍苍的林凡回到青云山。茅屋依旧,炊烟如昨。
“前辈,弟子来复命了。”林凡对着空无一人的茅屋行礼。
清风拂过,带来刘云轩的声音:“道已传下,何须复命?”
林凡抬头,看见夕阳中有两个身影并肩而立,渐渐化作满天霞光。
他忽然明白,前辈从未离开。道在每一缕炊烟里,在每一滴雨水中,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心里。
薪火相传,道灯不灭。而这,才是真正的“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