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的Rq-4“全球鹰”无人机依旧在云层之上盘旋,其高分辨率红外传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持续扫描着下方的大片山林。
虽然茂密的树冠层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但大规模人员移动产生的热信号和对地表的扰动,在先进的算法分析下,依然有可能暴露行踪。
“福建龙”深知这一点,他命令队伍尽可能分散行进,利用溪流、岩石阴影和茂密灌木丛来规避红外探测,并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仅使用预定的手势和激光笔进行短距离通讯。
然而,大自然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
就在队伍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艰难前行时,前方负责探路的“灰狐”小组队员突然举起拳头,示意停止。
他指向侧前方一片浓密的灌木丛,做了一个“有危险生物”的手势。
众人立刻停下脚步,紧张地端起武器。只见灌木丛一阵晃动,一头成年的棕熊晃动着硕大的身躯钻了出来,它似乎被人类的气味惊扰,人立而起,发出低沉的咆哮,露出锋利的牙齿和爪子。
它的体型庞大,站立起来接近两米五,重量可能超过三百公斤。
“不要开枪!”“福建龙”立刻低声下令。枪声会立刻暴露他们的位置,招来科伦的无人机或者可能已经在附近搜索的南方政府军。
伊万和抬着担架的队员下意识地将担架护在身后,紧张地看着这头山林中的霸主。
棕熊似乎对这群闯入它领地的不速之客充满了警惕和敌意,它没有立刻退却,反而向前逼近了几步,鼻子翕动着,试图分辨这些陌生的气味。
“慢慢后退,不要直视它的眼睛,不要做出挑衅动作。”
“灰狐”小组的队长低声提醒着,队员们缓缓地向后移动,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
然而,担架的移动似乎刺激了这头棕熊。它可能将担架视为某种威胁,突然发出一声更大的咆哮,作势欲扑!
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旗帜小队队员迅速从背包侧袋掏出一枚84震撼弹,拔掉保险销,用力朝着棕熊侧前方的空地扔去!
“砰!!!”
一声巨响伴随着刺眼的强光在寂静的山林中炸响!
棕熊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强光吓得浑身一颤,发出一声受惊的嚎叫,再也顾不上眼前这些“两脚兽”,扭头就钻进来时的灌木丛,伴随着树枝折断的哗啦声迅速逃远了。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心脏依旧狂跳不止。
“快走!震撼弹的声音和闪光可能已经被无人机捕捉到!”“福建龙”不敢耽搁,立刻催促队伍继续前进。
他们离开了河床,转向更加难走但植被更茂密的山脊线。
抬着担架行进变得异常困难,需要不时用砍刀开辟道路,队员们的体力消耗极大。
祸不单行。没过多久,负责断后的队员通过激光通讯发来警告:发现小型无人机活动的迹象!不是科伦的大型无人机,而是更小型、噪音更低的四旋翼侦察机,很可能属于南方军的地面搜索部队!
“隐蔽!”“福建龙”立刻下令。
队伍迅速分散,利用岩石、倒下的大树和茂密的树冠隐藏起来。
伊万和医疗兵将担架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用伪装网覆盖好。
果然,几分钟后,一架小型商用改装的四旋翼无人机嗡嗡地飞过他们头顶上空,摄像头缓缓转动,扫描着下方的林地。它飞得很低,几乎擦着树梢。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贴着地面,连大气都不敢喘。这架无人机显然是在进行细致的区域搜索。
幸运的是,茂密的植被和队员们良好的伪装发挥了作用。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圈,没有发现异常,最终转向另一个方向飞走了。
“搜索队离我们不远了。”“福建龙”从隐蔽处站起身,脸色严峻,“我们必须更快,更隐蔽。”
接下来的路程,队伍行进得更加小心翼翼,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他们需要不断侦察前方路径,规避可能的监视,同时还要应对体力的极限和抬运伤员的巨大困难。
夕阳开始西沉,山林中的光线逐渐暗淡。夜晚能提供更好的掩护,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未知危险和更低的体温。
他们必须在天黑前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临时落脚点,否则在夜间带着重伤员在野外行动,风险极高。
“灰狐”小组的队长查看了一下地图和指北针,指向东北方向一个山坳:“那里有一个猎人小屋,很久没人用了,可以作为临时避难所。距离大约三公里。”
三公里,在平地上不算什么,但在这原始山林中,抬着担架,还要躲避追兵,却是一段无比艰难的路程。
“目标,猎人小屋。出发。”“福建龙”没有犹豫,下达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