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大家即便有些版权意识,却也逐渐忘记了对于版权问题的处罚力度会有多强。
版权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离他们太远,不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对于娱乐公司,对于那些有名气的歌手艺人。
他们对这一块可不敢轻视。
因此就算张美亚萌生了偷歌的想法,也是费尽心思要先搞到授权。
她当然听懂了王毅夫歌曲中对她的嘲讽。
但她根本不觉得,她会沦落到那样的结局。
因为,她得到的授权没有问题。
对于那首歌,她的翻唱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在现场,在那些知道真相的人眼中,李凡创作的这首歌词,真的是太契合眼前情况了。
这还是他替换原本歌单而新创作的歌曲。
对于他的创作才华,又一次震惊到了他们。
真的不能随便得罪这种才华横溢的创作人,要不然,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他拿歌曲diss。
更重要的是,他的歌首首都是经典。
每当大家听到一次这样的歌曲,就会重温一遍歌曲背后的故事。
一朝犯错,那是会被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的。
王毅夫一曲唱罢,紧接着便是第一轮对抗赛的开始。
观众们着急听第五战队的第二首歌曲,但对于其他战队的人来说,因为第五战队抽到了末位签,眼下,他们多少也将注意力,分了好大一部分回到了比赛本身。
金吉吉战队第一个挑选对手。
很明显,观众们期待地,他们这四支战队,第一轮的对抗,就把第五战队后面的四首歌都挑选出来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金吉吉直接挑选了伊莉莎战队的人进行比赛。
这一期,伊莉莎把之前捞回来的袁丽丽派遣了出来。
第一期袁丽丽被淘汰,并不是唱功不行,而是孟佳的歌曲不行。
虽然金吉吉知道袁丽丽是唱地方戏曲出身,放在方言类应该更显优势。
但伊莉莎曾改编过一首黄梅调的歌曲,算是国语分类。
眼下她让袁丽丽参加这一期,很明显是想借助她的戏剧功底,唱一首国语分类的戏剧歌曲。
对方看似威胁不大,但也可能成为一匹黑马。
所以,金吉吉把袁丽丽给略过,选了一个更有把握战胜的对手。
而结果,也不出他所料。
223:77,他们战队轻松获胜。
拿着主动权,就是爽。
紧接着就是孟佳战队挑选对手,让金吉吉意外的是,孟佳根本没有犹豫,直接就挑选了被他认为,可能具备黑马潜力的袁丽丽成为对手。
作为袁丽丽最初的创作人老师,孟佳对她的了解完比金吉吉多。
袁丽丽确实有不错的戏剧功底,但她熟悉的是她家乡的那个戏剧种类。
方言戏曲和国语戏曲,虽都是戏曲,但在演唱发音方面还是不一样的。
她的戏剧功底,并不适合放在其他戏剧种类上。
伊莉莎没将袁丽丽放在方言主题,而是放在了国语分类中。
只能说,她给伊莉莎创作的歌曲,可能是她自己擅长的那种黄梅调的改编。
但是却不适合袁丽丽来演唱。
相比其他选手,孟佳觉得,挑选一个自己更有把握的对手,才是首选。
她这边的强力选手,一曲唱罢,紧跟着便是袁丽丽上场。
这一次袁丽丽没有穿戏服,当然也可能是她的戏服并不符合这首歌的戏曲氛围。
袁丽丽此刻要演唱的歌曲,名为【旧调新腔】。
确实是融入伊莉莎比较了解和熟悉的黄梅调的戏剧歌曲。
孟佳第一期创作的那首方言戏剧歌曲,虽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却也启发了伊莉莎。
让她放弃了全篇都用戏剧腔调演唱的那种戏剧歌曲形式。
而是才用了流行与戏腔结合的方式。
她当然知道袁丽丽擅长的是她家乡的方言戏剧。
但这方面她这个创作人不熟悉啊!
与其让她去适应歌手,还不如让歌手来适应她。
毕竟袁丽丽再怎么说,东古国语也必定是她所熟悉的。
而黄梅调是融合东古国语的戏剧形式,让她来演唱,也不算不合适。
……
……
“老街的青石板被雨水浸得湿滑”
“昏暗路灯拉长孤独的步伐”
“怀揣着褪色的旧戏单”
“哼着黄梅寂寞在心底攀爬”
“口琴吹奏出的音符带着沙哑”
“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年华”
……
……
随着袁丽丽开嗓,怎么说呢,她的发音明明已经很标准了,却总让人有种,她下一秒就要飙方言的错觉。
“白人女士以为国语对于袁丽丽而言,并不算一种挑战。
可她却是没了解东古的国情。
国语虽是官方语言,但东古各地有各地的方言。
并不是谁都能把国语发得字正腔圆的。
虽然单练一首歌,确实可以做到让人听不出方言的腔调。
但很明显,她这一首歌,里边所添加的戏曲元素并不是袁丽丽擅长的。
她一方面担心口音问题,一方面还得担心等下可能会显露的戏腔问题。
重重顾虑之下,她的情绪不由得便通过歌声传递了出来。
这才让我们有了现在这种人歌分离的割裂感。”
李凡本身也是月港人士,自然也曾经受过一段时间的口音困扰。
但穿越过来之后,可能继承了原身唱歌方面的天赋,发音问题通通都不见了。
他是个挂比,别人可没这样的际遇。
袁丽丽越怕出错,反而出错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李凡觉得,她这期怕是还得给叉出去。
而且白人女士这次,怕是不会再捞她了。
两人的风格根本处不到一块。
就像山野伊藤对和田光的态度那样,放手,也是一种对对方的负责。
所以,虽然这一次第五战队是最后一个行使捞人权力的,但大概率是能把袁丽丽捞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