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元枢初成(1 / 2)

随后脑袋放空,双手环抱在一起,大脑却像被抽走了所有思绪,一片空茫。不知过了多久,意识像沉入温水的棉絮,慢慢舒展!回想起——爷爷书房里那排顶天立地的书柜突然在眼前清晰起来,樟木味混着墨香漫过来,指尖似乎还能触到《淮南子》泛黄的纸页边缘,那些关于“道生一,一生二”的字句,和前世看过的修真小说里“灵气化形”的描述重叠在一起。

“气分阴阳,法归五行……”我喃喃自语。前世追过的玄幻文里,修士吞吐的灵气能凝丹化婴,妖物的内丹可聚可散;而西方魔法典籍里,巫师挥动魔杖引动的地火水风,本质不也是能量的显化?可为什么东方的“气”讲究循环相生,西方的“魔力”却执着于元素制衡?

恍惚间,爷爷书房里那本缺了页的《考工记》浮现在眼前,上面用朱砂画着的榫卯结构图忽然活了过来——那些凹凸相接的节点,不就像能量转换的枢纽?如果有一种能量,既能像东方的“气”那样兼容万物,又能如西方魔法般精准塑形呢?

这个念头像火星点燃了引线。我开始在脑海里拆解两种体系的核心:东方的“元炁”无定形却可演化万象,西方的元素魔法有具象却受限于属性。若取“元”为根,以“枢”为转呢?一种最本源的能量,既能化作灵气驱动剑诀,也能模拟火焰术灼烧,甚至能在遇到魔气时自动转为浩然正气——就像水入容器,随形就势,却始终是那捧水。

“载体……需要一个载体。”我忽然坐直了。东方的符箓以朱砂引气,西方的卷轴用符文锁力,那不如将两者合一?一张薄薄的卡牌,正面刻着东方的阵纹,背面烙着西方的符文,中间封存那团“元枢”能量。注入灵气,它便是能召雷的符;输入魔力,它就成了能喷火的卷。

更妙的是……我想起爷爷说过的“久用之物有灵”。那些被修士日夜温养的法宝,会渐渐染上主人的气息,甚至能感知心意。那这些卡牌呢?如果让它们在一次次能量转换中记下轨迹,在与使用者的共鸣中积攒印记——会不会有一天,当我握住卡牌时,不再是冰冷的触感,而是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回应?

也许是某个深夜,当我对着卡牌皱眉苦思时,它忽然微微发烫,帮我调出了最适配的能量形态;也许是某次遇险,它竟自主溢出能量护住我,卡牌边缘浮现出模糊的光影,像个刚睡醒的孩童在笨拙地帮忙。

“元枢牌……”我轻声念出这三个字,像是在呼唤一个即将诞生的生命。东方的“元”是本源,西方的“枢”是枢纽,合在一起,便是能贯通万法的钥匙。

指尖无意识地在虚空划过,像是在梳理一团乱麻般的思绪。就在刚才,某个一直卡在死角的念头突然豁然开朗,像是堵塞的河道被猛地冲开,瞬间通畅了。

我下意识地抬手,调出了悬浮在眼前的系统面板。淡蓝色的光屏上,各项数据清晰罗列,目光扫过,最终定格在“魔法能量值”那一栏。

“13,742?”

我愣了一下,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特意眨了眨眼再看——没错,千位数字明明白白是“3”,后面跟着的百位十位个位也清晰可辨。

什么时候收集了这么多能量?

我皱着眉回忆,最近明明没做什么大规模吸收魔力的事,日常的修炼和零散的收集,撑死了也就维持在四位数出头。这突然多出来的近万能量,简直像是凭空掉下来的。

指尖在光屏上轻轻点了点,试图从系统记录里找到线索,但最近的能量获取记录都平淡无奇。就在我快要放弃时,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画面——

是那天在水族馆。

当时“水牌”幻化出的漩涡缠住了企鹅~边缘确实出现了不稳定的能量溢出,当时光顾着看名场面了,没太在意……

“系统自动捕捉了那些溢出的能量!”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心里一阵雀跃。有了这么多能量储备,之前那个一直在脑子里盘旋的想法,似乎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