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预感(1 / 2)

秦巴人对龙舟的热爱是写在基因里的!

即便是缺吃少喝的年月,一到端午前后,沉寂了一年的河道也会重新热闹起来。

各村凑份子保养的龙舟被从祠堂或者棚屋里请出来,刷桐油、补暗伤,青壮劳力们聚集到河滩,喊着号子练习。

千百年来,那不仅仅是龙舟竞渡,更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愿,是乡镇和宗族之间的较量与荣誉!

抵达蒲溪镇已经是上午九点多,调拨来的青瓦就堆在临街的镇政府大院门口。

赵青山上前接洽,没说几句话就气鼓鼓地回来了,“妈皮的,坐地起价!平时卖到一分二厘的瓦,直接涨到了两分!心也太黑了!”

听村长这么说,众人也立马火冒三丈。

“狗日的……这钱也挣啊,也不怕生娃娃没屁眼子!”

“下回再下冷子,把他们房子也砸烂……”

但骂归骂,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时候,人家涨价你也没办法。他们不买,立刻就会接手。

就在赵青山和村会计咬着牙商量要不要认下这个亏时,已经有离得近的、挑着箩筐的不知哪个村的村民,开始围着瓦堆付钱了。

见形势逼人,赵青山扔下手里的半截烟头,拿脚碾了又碾,狠狠地道,“买!再不买球毛都没有了!”

从四五家农户手里凑了一万页青瓦,赵青山立刻指挥众人:“赶紧装车!先紧着给向阳的拖拉机装满,让他先走!”

大家一边骂骂咧咧地叹着气,一边快速往车斗里装瓦。

李向阳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清楚,骂解决不了问题,先把瓦运回去,让乡亲们能熬过这个冬天,至于钱,等开春他再想办法带着大家挣就是。

看到镇政府门口有一家包子铺,招牌上写着六分钱一个。

想着这十几号龙舟队的汉子是将来的救援骨干,他转身朝包子铺走——出发的早,估计都没吃饭,正好借个由头拉近距离。

见李向阳拿出包子给大家发,还是一人三个,众人都咽着口水喊着“不饿”!

“咱们是一个大队的,讲究的是同舟共济!我请各位叔伯兄弟吃个包子算啥?赶紧的,都拿着!”

怕人说他“有钱烧的”,李向阳故意放低了姿态,一边说着一边板起了脸,“啥意思?看不起我李向阳是吧?这点面子都不给?”

赵青山似乎也感觉到李向阳有借机收买人心的意思,而且他清楚女婿不差这点,连忙在一旁帮腔:

“向阳一片心意,都嫑作礼了!赶紧吃了好干活,早点把瓦拉回去!”

村长发了话,而且李向阳不但自降身段,还提了个“同舟共济”,众人这才不再推辞,憨笑着接过去。

见自己去买包子的功夫,车斗已经装满,李向阳跟赵青山和会计打了声招呼,便驾驶着满载青瓦的拖拉机朝劳动村驶去。

可能是救援队的人手问题有了眉目,也可能是下坡多一些,让李向阳感觉回程比来时快了好多。

一个多小时后,拖拉机开进村口,早已等待多时的支书周长海立即指挥村民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开始卸瓦。

李向阳跳下车,找到搬瓦队伍中正在参加集体劳动的大哥和黑蛋,“你俩把厚袄子穿上,后面几趟跟我一起走,练练手吧!”

黑蛋一听能让他开着上国道,眼睛顿时亮了:“太好了向阳哥!你真是我的亲哥啊!”

李向东则犹豫的搓着手:“我这才学几天,国道上来来回回都是车,能行吗?”

“就是车多才要练!”李向阳笑道,“我在旁边坐着,出不了岔子。”

稍作休整,给拖拉机加了些水,三人便出发再往蒲溪镇。

这一趟,李向阳让黑蛋和大哥轮流开,自己坐在副驾驶位上留意着路况,时不时指点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