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死心的朱允炆(2 / 2)

寂静在室内蔓延,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朱元璋开口了,声音平静得可怕,却带着千钧之力,一字一句都砸在朱允炆的心上:“允炆,到了今天,你跪在这后世之地,对着咱,说出的,还是这些浮于表面的悔过吗?你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你错在哪里,你输在哪里!”

他向前踏了一步,无形的威压让朱允炆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文官集团为何怂恿你急切削藩?你真以为他们全是为你江山永固?”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讥讽,“那是江南的士绅,对咱抑制兼并、打击豪强的政策,积怨已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代表他们利益的皇帝!你,就是他们选中的那个人!你倒好,不仅急不可耐地举起削藩的刀,还搞什么‘宽仁’之政,试图推行‘察举’,重用南方文人,刻意打压北方跟随咱出生入死的勋贵和镇守边关的藩王!你这是在自己拆毁大明的根基,是在割裂南北,是在自毁长城!”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你既没有身为帝王的、驾驭群臣、平衡各方势力的胸襟和眼界,又缺乏帝王该有的担当和狠辣!这才是你最大的败因!”

他死死盯着脸色惨白、浑身发抖的朱允炆,语气如同寒冰:“既然你打定了主意要削藩,要把你的叔叔们往死里逼,那你就要有承担‘杀叔’骂名的觉悟!就要有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的决断!可你呢?既想达到目的,又畏首畏尾,既想夺权,又怕沾血!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李景隆那种纸上谈兵的赵括之辈,你竟敢委以倾国之兵!京城将破,你连自焚殉国的勇气都没有,竟想着削发为僧,苟且偷生!”

朱元璋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剥开朱允炆所有的伪装和借口,将他性格和能力上的致命缺陷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你啊,”朱元璋最终给出了冰冷的判词,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失望和疲惫,“跟你四叔比起来,无论手段、心性、魄力还是担当,都还只是一个没长大的、活在自己书生意气里的孩子!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你——担不起!”

最后三个字,如同最终的丧钟,敲碎了朱允炆所有的幻想。他瘫软在地,面色死灰,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朱元璋不再看他,他决绝地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外走去,背影在午后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苍凉而坚定。

王卓连忙跟上,他能感受到身后那道目光中蕴含的绝望、挫败以及……一丝未能完全泯灭的不甘。

走出办公室,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朱元璋停下脚步,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沉默了片刻,才对王卓沉声说道:“看到了吗?他到现在,心心念念的,还是如何回去,如何夺回他失去的龙椅,而不是反思自己为何会失去,为何会众叛亲离,该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这江山社稷的重量。留他在东大,远离权力漩涡,是对他最好的保护。若是让他回去,他那点不死的心和不甘,他那看似懦弱实则偏执的性子,早晚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掀起风浪。到时候……为了大明的稳定,只会逼得老四,不得不杀了他。”

王卓默然,他明白,朱元璋此刻看似冷酷无情的裁决,或许正是对朱允炆所能给予的、最后的、也是最无奈的仁慈。这场跨越时空的会面,如同一场迟来的审判,彻底斩断了朱允炆回归过去的任何可能,也让朱元璋心中最后的一丝血缘牵绊与侥幸,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任何人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