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时空贸易的规则(1 / 2)

带着朱元璋的许可和满腔热情,王卓立即返回现代时空,准备着手实施食盐改革计划。他第一时间找到谭局长,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详细汇报了在明朝推动盐政改革的设想,特别提到了朱元璋最终同意的经过。

\"谭局!好消息!\"王卓激动地说,\"朱元璋既然同意我的盐政改革方案!我们需要马上着手准备向明朝输入现代制盐技术,在明朝建立光伏盐场,改进井矿盐技术,让每个百姓都能吃上干净便宜的食盐!\"

谭局长放下正在批阅的文件,闻言抬起头,脸上却没有预期的喜悦。他示意王卓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这才缓缓开口:\"王卓同志,你先别激动。这件事,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王卓愣住了,不解地问:\"谭局,这是好事啊!您不是一直教导我要多为百姓着想吗?\"

\"为民造福的初心是好的,\"谭局长的表情变得严肃,\"但你的方法有问题。说实话,这次你做错了。\"

\"做错了?\"王卓更加困惑,\"我哪里做错了?朱元璋明明已经同意了......\"

谭局长轻轻摇头:\"你把复杂的政治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让我给你打个比方——在时空贸易中,我们拥有先进技术和产品,在大明这个'市场'上,我们看似是'甲方'。但实际上,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大明皇帝才是真正的'甲方'。\"

他翻开桌上的《明史》讲义:\"还记得培训时讲过的内容吗?明朝的国库和内帑是分开管理的。皇帝的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王卓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

\"《明史》明确记载,\"谭局长继续说道,\"朱元璋曾因《孟子》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一度将孟子移出孔庙。虽然后来恢复了孟子的地位,但却删改了《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虽然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关心民生疾苦的皇帝,但他本质还是皇帝!\"

王卓沉思片刻,答道:\"在朱元璋心中,皇权的稳固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天子,何来社稷。\"

\"没错。\"谭局长点头,\"在时空贸易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明朝皇帝才是最重要的甲方。作为乙方,我们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但绝不能干涉甲方的内部运营。你这次看似获得了许可,实际上已经触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线。\"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王卓顿时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以之前我提出的扫盲运动一直没有推行,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

\"因为扫盲教育会开启民智,这在朱元璋看来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定。\"谭局长接话道,\"你再仔细想想,我们之前提供的军火、技术设备、医药产品,还有你协助朱高炽进行的货币改革,这些确实最终惠及了百姓,但最先受益的是谁?是朱明皇室,因为所有这些都直接巩固了他们的统治地位。\"

王卓颓然靠在椅背上,脸上写满了挫败:\"我太天真了......总想着一步到位改善民生,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政治现实。我以为获得朱元璋的同意就万事大吉,却没想过这背后可能带来的隐患。\"

看着王卓失落的样子,谭局长语气缓和下来,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历史进程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理解你一心为您的心情,但切记,不要再和朱元璋正面冲突了。真正的变革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