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公主凝视着那抹亮色,沉默片刻,声音略微缓和:“多谢侍郎,此花……甚合我意。”那声音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在这个时代,女性的情感表达较为含蓄,一份贴心的礼物便能让她感受到对方的诚意。
最后,王卓亲自捧上那杯奶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殿下,此乃海外流传的饮子,名唤‘奶茶’,由牛乳、茶汤与蜜糖调制,内中加入一种名为‘珍珠’的软糯小食,口感独特。冬日饮用,最是暖身暖心。”
安庆公主迟疑了一下,在宫女协助下学着用吸管尝了一口。温润丝滑、甜香浓郁的滋味,混合着新奇有趣的“珍珠”口感,在她的口中散开,仿佛是一场味觉的盛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与细微的愉悦,就像久旱的土地迎来了一场甘霖。她放下杯子,用帕子轻按嘴角,再次看向王卓时,那拒人千里的冰霜似乎薄了几分,眼神中多了一丝柔和。
她静默良久,终是轻声开口,语气带着认命般的平静,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寥落:“王侍郎用心了。吾乃再醮之身,若侍郎不嫌……日后,愿与侍郎……举案齐眉,安稳度日。”
王卓闻言,心中先是一松,礼物看来送到了点子上,就像射箭正中靶心一样。但随即品味出她话中深藏的自卑与无奈,不禁有些愕然。他这才真切体会到,在封建礼教下,即便是公主,再嫁也成了一种需要“被不嫌弃”的原罪。这与他熟悉的现代女性观念反差巨大,让他一时心生感慨,两个时空的撕裂感让他恍若隔世。
“殿下切勿妄自菲薄。”王卓郑重回道,“过往云烟,不足挂怀。未来漫长,臣愿与殿下相互扶持,共度人生的风风雨雨。”
离开公主处,王卓收敛心神,带着煤球炉和蜂窝煤样品匆匆前往武英殿面圣。一路上,他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就像一个即将交出答卷的学生。
朱元璋对王卓带来的新物事显然更感兴趣。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太监们熟练地将那个铸铁炉子组装起来,接上锃亮的铁皮烟囱,又将一块布满孔洞的黑色蜂窝煤放入炉中点燃。那炉子在太监们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件神奇的宝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
“陛下,此物便是臣之前提过的煤球炉与蜂窝煤。”王卓在一旁耐心地讲解,“炉子结构简单,这铁皮烟囱是关键,能将燃烧的废气导出屋外,能极大防范炭毒(一氧化碳中毒)。蜂窝煤易于燃烧,一块能烧好几个时辰,火力稳定,既能取暖,也可在上面置锅做饭,远比烧柴薪、木炭便宜、方便,寻常百姓家也负担得起。”
不多时,炉火燃旺,殿内暖意融融,却并无呛人烟气。朱元璋伸手在炉边感受了一下热度,又拿起一块成品蜂窝煤掂量了一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好!此物看似粗笨,却实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东西!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更能防炭毒之险!王卓,此事办得妥当!着工业发展部即刻于京畿之地大力推广,务使百姓今冬便能受益!”
“臣遵旨!”王卓躬身领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能得到朱元璋如此明确的肯定,推广起来阻力会小很多,就像有了尚方宝剑一样。
正事议定,王卓告退。刚走到殿门口,身后却传来朱元璋貌似随意,却带着点不满的声音:“王卓啊,你那个……什么‘奶茶’?听着倒是新奇,怎么只惦记着给安庆,就把咱这个老头子给忘了?”那声音中带着一丝孩子气的抱怨。
王卓脚下一顿,差点绊倒,赶紧回头赔笑:“陛下恕罪!是臣疏忽!明日,明日一定将奶茶,连同几种新式点心,一并给您送来!”心里却忍不住腹诽:‘这皇宫大内,消息传得也太快了吧!还有,您老人家跟未来女婿讨要女儿的零食,这画面也太违和了……’
看着王卓略显仓促的背影,朱元璋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促狭笑意,仿佛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而王卓,则带着复杂的心情,继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