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演的第一站──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辉煌穹顶的圆形剧场内,此刻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期待的寂静。
下午两点整,灯光渐暗,将舞台聚焦于一片温暖的光晕之中。纽约爱乐乐团的成员们已然各就各位,黑色的演出服与深色的木质舞台融为一体,唯有乐器金属部分反射着幽微的光。
姜时愿坐在首席的位置上,一袭简洁的黑色长裙,衬得她脖颈修长,肩线优雅。她微微垂眸,调整了一下琴弓的松紧,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望向舞台前方的指挥。观众席的喧嚣在她耳中渐渐褪去,世界缩小到只剩下眼前的乐谱、指尖的琴弦,和即将落下的指挥棒。
指挥家抬起手臂,空气中最后一丝细微的声响也消失了。
下一秒,指挥棒划破寂静——
!
磅礴的乐声瞬间充盈了巨大的音乐厅!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充满戏剧张力的引子如同惊涛骇浪般奔涌而出。
姜时愿的身体随着音乐的起伏微微摆动,她的目光紧盯着指挥,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都与乐团紧密同步。作为首席,她不仅是独奏者,更是整个乐团弦乐声部的灵魂,她的引领至关重要。
当悠长而深情的提琴独奏旋律终于响起时,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她的琴弓稳稳地落在弦上,第一个音符流淌而出,纯净、温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却又充满了内在的力量。
她的演奏技巧无懈可击,快速经过句清晰如珠落玉盘,高把位的长音饱满而稳定,情感表达更是细腻入微。时而如泣如诉,仿佛在倾吐无尽的心事。时而又昂扬激越,展现出不屈的斗志。她的身体语言完全融入了音乐,每一次运弓,每一次揉弦,都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灵魂的诉说。
在乐团恢宏的伴奏下,她的琴声时而如同夜莺独自歌唱,穿透所有声响,直抵人心!时而又与整个乐团完美融合,成为宏伟交响中一道最亮丽的金色脉络。
观众们屏息凝神,完全被她的音乐所吸引。有人闭目沉浸,有人目光紧紧追随她的每一个动作。
当最后一个乐章在辉煌灿烂的尾奏中结束时,姜时愿的手臂高高扬起,琴弓划出一个果断而优美的弧线,音符戛然而止,余韵却仍在巨大的穹顶下回荡。
短暂的绝对寂静之后——
“bravo!!!”
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如同海啸般瞬间爆发,席卷了整个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观众们纷纷起立,向舞台上这位年轻却技艺与灵魂皆无比耀眼的小提琴家致以最高的敬意。
姜时愿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胸口微微起伏。她缓缓放下小提琴,与身旁的指挥握手致意,然后面向观众,脸上露出了谦逊而幸福的微笑,深深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