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茱莉亚音乐学院宣布暂停所有线下课程和活动,转为线上教学。姜时愿站在宿舍窗前,看着往日热闹的校园变得空荡荡的,只有几个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在消毒走廊。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父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接通后,姜明远穿着白大褂出现在画面里,背景是医院的走廊,他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声音却异常坚定:
“岁岁,爸爸给你订了后天的机票回重庆。”
姜时愿愣了一下:“可是现在回国要隔离21天……”
“21天也比在国外强。”姜明远打断她,声音里透着不容反驳的坚决,“美国疫情发展太快,医疗资源紧张。我已经联系好了,落地后直接去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
姜时愿看着父亲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窗帘。窗外的纽约黄昏笼罩着一层说不出的寂寥,远处救护车的警笛声隐约可闻。
“爸,你那边还好吗?”她轻声问道,注意到父亲白大褂领口处已经起球的线头。
姜明远调整了下口罩,护目镜后的眼睛弯了弯:“没事,就是普通发热门诊。”他说得轻描淡写,却掩不住声音里的沙哑,“你妈妈在家很安全,学校都停课了。”
视频背景里突然传来推车滚轮的声音,一个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匆匆闪过:“姜主任,3床血氧掉到90了!”
“马上来!”姜明远转头应了声,又急忙对屏幕说,“机票信息发你邮箱了,记得打印出来。登机前一定要做好防护,飞机上别摘口罩。行李尽量精简,到酒店后爸爸联系人给你送物资。”他顿了顿,声音突然软下来,“岁岁,听话。”
画面戛然而止。姜时愿望着黑掉的屏幕,窗玻璃上不知何时已经映出自己的脸——眉头紧锁,和父亲如出一辙的倔强嘴角。
她转身开始收拾行李,琴盒上的航空标签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姜时愿到了重庆江北机场后,就被接去酒店隔离了。
姜时愿拖着行李箱走进隔离酒店大堂时,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整个大厅被改造成了临时检疫区,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塑料鞋套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手持测温枪迎上前:“姜小姐是吗?请先做核酸检测。”
她被引导到一个临时搭建的采样点,蓝色的隔离帘将空间分隔开来。采样护士的动作很轻柔:“放轻松,头往后仰...对,就这样。”棉签探入鼻腔的瞬间,姜时愿条件反射地往后缩了缩。
“好了。”护士利落地将样本装入试管,“姜主任特意交代过,您的房间安排在朝南的安静区域。电梯在右侧,会有专人带您上去。”
电梯里贴着醒目的间隔标识,工作人员用钥匙卡刷了楼层按钮。走廊上,每个房间门口都放着消过毒的塑料凳,用于放置餐食。
房门在身后关上,姜时愿终于摘下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房间比想象中宽敞,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整个空间。
她拖着行李箱走到窗前,十六楼的高度让她能俯瞰整座城市——街道空荡荡的,偶尔有救护车呼啸而过。
床头柜上整齐摆放着防疫物资:体温计、消毒湿巾、医用垃圾袋,还有一张手写卡片:“欢迎回家,隔离期间有任何需要请拨打前台电话。——防疫工作组”
手机震动起来,是父亲发来的消息:“到房间了吗?爸爸让人给你送了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应该快送到了。”
果然,不到十分钟,门铃就响了。透过猫眼,她看见一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几个袋子放在门口的塑料凳上。等脚步声远去,她才小心翼翼地打开门。
袋子里装着崭新的睡衣、洗漱用品,还有一盒妈妈做的泡芙和面包。里面放着一张字迹熟悉的便签:“隔离也要好好吃饭。”
姜时愿待在房间里对着落地窗拍了个照片,发朋友圈配文“重庆隔离的第一天”。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王俊凯的视频请求。她愣了一下才接通,镜头那边王俊凯穿着宽松的居家服,头发有些凌乱,怀里抱着那只熟悉的蓝白短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