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物理伤痕尚未愈合,而一场更为深刻的精神瘟疫正借由全球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
那个神秘的《人类恶行排行榜》如同一面扭曲的魔镜,映照出人类社会集体潜意识中最阴暗的角落。
榜单上的名字不再是匿名的符号,而是与真实身份关联的、不断变动的恐怖索引。
以恶为荣。
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长期游走在社会边缘或内心充满反社会倾向的人,竟将上榜视为一种“成就”和“认可”。
他们在匿名论坛和加密频道中炫耀自己的排名上升,比较着彼此“罪行”的“创意”和“影响力”,甚至形成了畸形的崇拜圈子。对他们而言,这榜单不再是审判,而是一场全球瞩目的、病态的嘉年华。“看!我的恶念如此强大,足以被‘神’记录下来!”成了他们的口号。
以恶为耻。
更多的人们则陷入了巨大的恐惧和羞耻之中。发现自己或家人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哪怕只是因一时闪过的嫉妒或贪婪念头,也足以带来社会性死亡的威胁和内心的煎熬。
邻里之间互相猜忌,朋友之间暗生隔阂,网络上的每一次指控都可能引发线下的真实冲突。一种“思想罪”的氛围开始弥漫,人们害怕自己不受控制的潜意识会让自己变成下一个“罪犯”。
算法的推波助澜。
更可怕的是,全球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在无法理解这超自然现象本质的情况下,依然基于其固有的“用户参与度”逻辑运行。关于榜单的讨论、猜测、指控和炫耀获得了空前流量,算法无情地将这些内容推送给更多人,无形中放大、传播并合法化了这种“恶”的展示,极大地加速了恐慌的蔓延和群体意识的扭曲。
睡眠成为战场。
睡眠,这本该是休息和修复的生理过程,变成了人性的战场。
恐惧入睡:无数人害怕入睡。他们饮用大量咖啡因,寻求药物保持清醒,害怕一旦失去意识,那个由自己恶念化身的“暗影”就会再次外出“行凶”。城市夜晚的灯光比以往更亮,但照亮的是无数张焦虑不安、强打精神的脸。
追逐噩梦:另一方面,那些以恶为荣的人,却想方设法地追逐睡眠。他们服用致幻剂、镇静剂,试图主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渴望在梦中再次体验那种为所欲为的、扭曲的“成就感”,并期待第二天醒来能看到自己的“丰功伟绩”被新闻证实。睡眠对他们而言,成了一剂高效的毒品。
人类社会正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按潜意识的阴暗面进行着残酷的分流和折磨。或许在那终章等待着的真的是末日的审判。
……
就在全球性的精神恐慌持续蔓延、愈演愈烈之际,司星墟率领的探险队再次抵达了日内瓦反物质能源研究中心的废墟。
废墟依旧处于严密的封锁之中。那道完美得令人心悸的球形破坏边界,在冷冽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泽,无声地诉说着当时能量的绝对控制力。但这一次,科考队的目标不再是宏观的残骸断壁。
“尼尔,布设探测阵列。”司星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