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20个社区的抗震动设备刚完成验收,泗水5个社区的项目还在紧锣密鼓施工,新加坡分公司的商务邮箱就收到了来自印尼棉兰市政府的合作邀约。邮件中,棉兰市政厅安全事务负责人拉赫曼详细描述了当地的困境:“棉兰作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雨季,几乎天天下暴雨,空气湿度常超90%,普通安防设备用不了3个月就会因受潮腐蚀出现故障;加上城市周边有轻微地震活动,设备还得能扛住震动。我们考察了雅加达和泗水的项目,知道辰星科技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棉兰是印尼第三大城市,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紧邻马六甲海峡,城市一半区域为沿海平原,另一半为丘陵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既受海洋气候影响,湿热多雨,又因处于板块交界边缘,时有轻微震动。此前,当地政府引入过韩国和印尼本土企业的安防设备,却都因无法适应“高湿暴雨+轻微震动”的双重环境,短短半年就更换了三批设备,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还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一套能同时应对暴雨、高湿和震动的‘全能’方案。”拉赫曼在视频会议中强调。
陈默接到任务后,立刻组织技术团队梳理雅加达和泗水的技术成果:雅加达项目的抗震动技术,通过特种合金外壳和缓冲垫设计,能抵御5级地震;泗水项目的防粉尘技术,借助自动除尘装置和密封设计,解决了火山灰堵塞问题。“棉兰的核心需求是防水防腐+抗震动,我们可以把这两项技术整合,再针对暴雨环境做优化,形成‘全能适配’方案。”陈默在技术研讨会上提出思路。
团队很快确定了方案细节。在防水防腐方面,设备外壳改用军工级316L不锈钢材质,这种材质能在高湿高盐环境下长期使用,耐腐蚀性能比普通铝合金提升5倍;外壳接缝处采用双层防水胶条密封,同时在设备底部设计排水孔,避免雨水渗入内部;摄像头镜头则加装超疏水涂层,雨水落在镜头上会自动滑落,不会影响画面清晰度。
抗震动性能上,将内部零件的缓冲垫升级为“硅胶+橡胶”双层结构——内层硅胶吸收高频震动,外层橡胶抵御低频冲击,经过实验室模拟测试,能在200-500hz的震动频率下保持设备稳定,完全覆盖棉兰的震动环境需求;电路板的固定支架也改用弹性金属材质,进一步减少震动对电路连接的影响。
针对棉兰频繁的暴雨天气,团队还新增了“雨水自动导流”设计:在设备顶部加装弧形导流板,引导雨水向两侧分流,避免雨水在设备顶部堆积;同时在设备安装支架上预留导流槽,雨水可顺着导流槽排至地面,防止设备底部因积水受潮。“这套设计能确保即使连续下暴雨,设备也不会被雨水浸泡。”李哲拿着方案图纸向团队解释。
方案确定后,棉兰市政府选择瓜拉纳穆社区作为试点。这个紧邻瓜拉纳穆国际机场的社区,因靠近海边,不仅暴雨频繁,空气还带有盐分,对设备的防水防腐要求更高。施工队用了10天时间,在社区出入口、主干道、居民楼楼下安装了15台“全能适配”智能摄像头和4套门禁系统。
试点刚启动,棉兰就迎来了持续一周的暴雨。每天降雨量超100毫米,社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可监控中心的屏幕上,所有设备的画面始终清晰稳定,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暴雨期间,社区还经历了一次2级轻微地震,震动结束后,技术人员检查设备状态,发现摄像头镜头未偏移,门禁系统正常运行。“之前的设备遇到这样的暴雨,早就黑屏了,你们的设备居然一点问题都没有!”拉赫曼亲自到社区查看时,看着雨中正常工作的设备,忍不住称赞,“这是我们用过的最耐用的智能安防设备。”
试点运行1个月,设备经历了12场暴雨、2次轻微震动,全程零故障,成功预警3次“外来人员闯入”事件。棉兰市政府组织各社区负责人参观试点时,拉赫曼现场拆开一台运行了30天的摄像头,内部零件干净干燥,没有丝毫受潮痕迹。“这样的设备,我们放心!”各社区负责人纷纷表示认可。
本章末,棉兰市政府与辰星科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拿下瓜拉纳穆社区、丹戎巴拉港社区等4个社区的安防项目,订单金额8000万人民币。签约仪式上,拉赫曼向陈默赠送了一幅棉兰城市风景画:“感谢辰星科技把先进的技术带到棉兰,希望未来能继续合作,让棉兰的每一个社区都用上这样的好设备。”
陈默拿着合作协议,给林辰发去消息:“林总,棉兰项目落地,我们在印尼的覆盖城市增至雅加达、泗水、棉兰3个,实现了跨城市技术输出。接下来可以把‘全能适配’方案推广到印尼其他沿海城市。”林辰回复:“技术整合是关键,继续挖掘不同城市的需求,让我们的方案适配更多环境。”
此时的瓜拉纳穆社区,暴雨刚过,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地面。智能摄像头的镜头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仍在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安全。陈默知道,棉兰项目的成功,不仅是技术整合的胜利,更证明了辰星科技的技术具备跨城市复制能力,为未来开拓印尼更多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