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147章 杜远官复原职。

第147章 杜远官复原职。(2 / 2)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锐利如刀,直指核心:“然,臣记得清楚,前时因些许微末小事,杜县子之爵位被褫夺,至今仍为白身。功是功,过是过,岂能轻易相抵?”

“更何况是如此擎天保驾、活人无数之泼天大功?若对此等足以定鼎国本、福泽万民之功绩不予重重封赏,岂非令天下所有忠臣义士、有功之人寒心?亦恐上天见责,谓我大唐朝廷赏罚不明,有失天道公允!故,臣魏征,冒死恳请陛下,念杜远献粮活民、功盖千秋之伟绩,复原其爵位,并厚加封赏,以彰其绝世之功,以安天下臣民之心,以昭陛下赏罚分明之德!”

魏征这番话语,掷地有声,情理兼备,字字千钧,直接将杜远的功劳拔高到了关乎国运兴衰、顺应天命民心的极致高度。

话音刚落,房玄龄立刻应声出列附议:“陛下,郑国公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杜远之功,非寻常攻城略地之功可比,此乃奠定我大唐万世太平之基业!赏必当其功,方能激励天下贤才俊杰效仿,争相为国效力!”

杜如晦亦紧随其后,肃然道:“陛下,赏罚乃维系国家运转之根本纲纪。杜远有如此大功于国于民,若不重重行赏,国家纲纪何在?朝廷威信何存?”

就连一向超然的军方代表李靖、李积等人,也纷纷颔首表示赞同。新粮广泛种植,军队粮草供应前所未有的充裕,士卒饱暖,战力倍增,他们亦是直接受益者,此刻自然乐见其成。

此刻,那些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只觉得喉咙里像是被硬物死死堵住,憋闷异常,却一句话也反驳不出。

反对?拿什么理由反对?杜远的功劳是肉眼可见、堆积如山的亿万石粮食,是天下亿兆黎民实实在在的活命之恩!在这煌煌如日中的大势面前,任何出于门户私计的阻挠与非议,都显得那般渺小、卑劣且不堪一击。

他们只能面面相觑,眼神交换着无奈与嫉恨,最终不得不随着汹涌的众意,一齐躬身,声音干涩地附和:“臣等…附议。杜远之功,确实…当赏!”

然而他们心中早已是另一番惊涛骇浪:‘区区一介幸进之辈,一介田舍郎!竟凭此奇技淫巧之功,不仅爵位复得,竟还要再进一步?陛下对其恩宠未免太过!太过!长此以往,朝堂之上,还有我等世家立锥之地吗?’可这锥心的嫉恨与忧虑,此刻只能被死死摁在心底最深处,不敢表露分毫。

李世民俯瞰着台下这空前一致的场面,心中快意如江河奔涌。他本就一直心心念念要寻机恢复并擢升杜远的爵位,苦无最佳时机,如今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他朗声大笑,笑声洪亮,充满了帝王的畅快与威严,声震殿宇:

“好!众卿所言,甚合朕意!杜远献新粮于国,活民无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乃不赏之功!前时些许微过,与之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早已不足道哉。朕岂能吝啬赏赐,寒了天下功臣志士之心?”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蕴含着不容置疑的皇权意志:“传朕旨意:杜远有功于社稷,泽被苍生,特恢复其杜城县开国子之爵位!并因其功勋卓着,旷古罕有,加恩特晋爵一级,进封为杜城县开国伯,食邑增至一千户!另赐宫内锦缎千匹,赤金百两,御马十匹,以彰其盖世功勋,酬其活命之恩!”

从恢复子爵再晋一级为伯爵!食邑千户!这赏赐之厚重,恩遇之隆宠,令人咋舌!殿中群臣反应各异,但此刻皆齐声躬身,山呼海啸:“陛下圣明!赏罚分明!”

房玄龄、杜如晦等相视一笑,真心为杜远感到高兴,觉得如此封赏,恰如其分,正可彰显朝廷恩德,激励天下贤才。

魏征抚须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认为这才是朝廷纲纪、帝王气度的体现。

李靖、李积等将领亦觉杜远此功,惠及军旅,受此隆赏,理所当然。

而那些五姓七望的官员们,脸上肌肉勉强挤出笑容,心中却如同生吞了黄连一般,苦涩难言:‘开国伯!食邑千户!竟已与吾等家中不少核心子弟的爵位相当!此子崛起之势,如大江东去,怕是再也难以遏制了……陛下对其信重,已至如此地步了吗?’

这道象征着无上荣宠与肯定的圣旨,随着秋收的丰饶喜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杜远的名字,再次以“献粮活命”、“功盖千秋”的救世功臣形象,轰传四海,其声望一时无两。而远在杜家村的杜远,接到那明黄耀眼的圣旨和络绎送来的赏赐时,却只是平静地微微一笑,从容谢恩接旨。

于他而言,这巨大的荣耀和堆积如山的财富,仿佛还不如他试验田里一株刚刚吐露新芽的奇异秧苗来得更重要。他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心中澄澈如镜:真正的风浪与挑战,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