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和保密的紧张感尚未完全散去,第二天一早,杜远又搞出了新动静。
他当着杜老汉和几位闻讯赶来的村老的面,从炕席底下神秘兮兮地抽出一块磨得还算平整的木板。木板上,用烧黑的木炭条,画着一幅结构奇特、线条却清晰无比的图画——正是大名鼎鼎的曲辕犁!
“爷爷,各位叔伯,”杜远将木板立在桌上,小脸上满是认真,“仙种虽好,但地要种得多,种得深,才能收得多。靠咱们现在用的直辕犁,费力不说,效果还差。这是河神传授的‘仙犁’,名叫曲辕犁!”
众人凑上前,看着那从未见过的弯曲犁辕、精巧的犁评和犁建等结构,面面相觑,眼中既有好奇,也有疑惑。这犁看起来比直辕犁复杂多了,真能好用?
杜远知道空口无凭,便开始指着图纸讲解:“诸位请看,这犁辕是弯的,这样转弯就灵活,不用像直辕犁那样非得掉头;这里有个可以活动的机关(犁评),能调节耕地的深浅;还有这个犁壁,能把翻开的土块破碎、翻转,更能保墒灭虫……”
他用尽可能浅显的语言,将曲辕犁省力、高效、深耕的优点一一道来。这些都是历史上证明了的,足以引发农业革命的工具。
若是在一个月前,杜远拿出这东西,大家只会当小孩子的涂鸦。但经过昨晚那堆成小山的红薯玉米的震撼教育,现在杜远在村民眼中,那就是闪着金光的“小神仙”!他说的话,画的图,那都是带着“仙界智慧”的!
村里唯一的木匠杜老五,眯着眼睛仔细看了半天图纸,越看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结构!这弯曲!真是……真是巧夺天工!远哥儿,不,仙童!这真是仙界用的犁?”
杜远矜持地点点头:“正是。河神言,此犁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地三亩有余,且比直辕犁省力数倍。”
“三亩?!”众人再次被这个数字惊到了。现在的直辕犁,两头牛拉,一天能耕一亩半就算不错了!
这下,再无人怀疑。昨晚是仙种,今天是仙犁,杜家村这是要发达啊!
杜老汉激动得胡子都在抖,当即拍板:“好!远儿,你说咋办,咱们就咋办!全村都听你的!”
杜远听大家心意都一样,当即也不客气,开始发号施令:“五爷爷,您是木匠,这犁身木工部分,就全靠您了!需要什么木料,您说话。”
杜老五挺起胸脯:“仙童放心,老汉我就是不吃不睡,也把这仙犁给您做出来!”
“光有五爷爷一个人不够,”杜远看向众人,“需要人手帮忙砍树、搬运、打磨。而且,这犁的关键部位,比如犁铧、犁壁,需要用铁打制,咱们村没有。需要到长安城里铁匠铺里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