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89章 武经传世:整理完成《武经总要》续篇

第89章 武经传世:整理完成《武经总要》续篇(1 / 2)

洛阳旧宅的书房里,烛火已连续燃了半月。案上的《武经总要》残卷被小心地摊开,绢帛边缘的磨损处用细丝线仔细缝补,上面的朱砂批注因岁月侵蚀有些褪色,却仍能看清柴荣当年写下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赵烈坐在案前,手里握着一支狼毫笔,笔尖悬在新誊写的《武经总要》续篇手稿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是他耗时五年,结合毕生实战经验与五代战例,为祖传残卷补充的最后一章“燕云北伐策”。

“将军,您歇会儿吧,这半个月您都没睡几个时辰。”陈三端着一碗温热的参汤走进来,看到案上堆得齐整的手稿,忍不住感叹,“没想到您真把这续篇写完了,从高平之战的战术,到泉州港的补给,连应对契丹骑兵的法子都写得这么细。”

赵烈接过参汤,却没喝,只是指着“骑兵应对篇”的手稿,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耶律休哥的骑兵厉害,可并非无懈可击。当年岐沟关之战,若曹帅能按我这‘三段击’的法子——先用车弩阻敌,再用步兵结阵,最后派轻骑袭扰粮道,也不会败得那么惨。我把这些写进续篇,就是怕将来再有人犯同样的错。”

手稿上的“三段击”战术图文并茂:第一阶段用床弩发射火箭,点燃契丹骑兵的马铠;第二阶段步兵列“拒马阵”,用长枪阻挡冲锋;第三阶段轻骑绕至侧翼,突袭契丹的粮草车队。每一个步骤都标注着实战案例,比如高平之战中如何用类似战术击退北汉骑兵,瀛州保卫战时如何用床弩压制耶律休哥的先锋。

“还有这‘城防革新篇’。”赵烈又翻到另一卷手稿,上面画着瀛州城防的改进图——城墙外侧加装的铁皮、城门后的“瓮城陷阱”、城墙上的“马面射台”,都是他当年与杨延昭一起改进的。“当年瀛州能守住,全靠这些法子。我把城防的尺寸、材料、工匠技法都写清楚了,将来不管是守瀛州,还是守幽州,都能用得上。”

陈三凑过去看,只见手稿上用小字标注着:“铁皮需用延州产的熟铁,每片宽三尺、厚半寸,用铆钉固定在城墙外侧,可抵御契丹的撞车;瓮城陷阱深五尺,内埋尖木,覆以薄土,需派专人值守,敌至则撤板……”连最细微的工匠技法都毫不遗漏,可见赵烈的用心。

正说着,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禁军铠甲的年轻人站在门口,身形挺拔,眉眼间依稀有杨业的影子。“赵爷爷。”年轻人躬身行礼,手里捧着一个旧木盒,“我是杨宗保,家父(杨延昭)让我来送些东西,顺便看看您。”

赵烈眼前一亮,赶紧让他进来:“宗保?快坐!你父亲在瀛州还好吗?契丹最近有没有动静?”

“家父一切安好,就是总念叨您的续篇。”杨宗保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杨家军战术册》,“这是家父整理的杨家军实战记录,有应对契丹骑兵的‘拐子马’战术,还有陈家谷之战的教训,他说或许对您的续篇有用。”

赵烈接过战术册,指尖拂过上面的“陈家谷”三字,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杨业战死时的场景,想起当年没能救出杨业的愧疚,突然握紧拳头:“好!我把这些都加进续篇,让后人知道,杨将军的战术没有白费,杨家军的忠勇,会永远留在兵法里。”

杨宗保看着案上的续篇手稿,语气带着敬佩:“赵爷爷,家父常说,您的续篇不仅是兵法,更是给后人的‘北伐指南’。去年我去幽州边境侦查,看到契丹还在加固城墙,耶律休哥的儿子耶律斜轸接手了南境兵权,比他父亲更狠,咱们将来北伐,怕是更难了。”

“难也要打!”赵烈的声音突然坚定,“我写这续篇,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北伐时,少走弯路,少流血。你看这‘燕云北伐策’,我把燕云十六州的关隘、粮道、水源都标得清清楚楚,还写了如何联合燕云义军,如何利用泉州的海外补给——只要按这法子,总有一天能收复燕云。”

他翻开“燕云北伐策”,指着上面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加固瀛州、雄州防线,确保南下通道安全;第二步,通过泉州港扩大海外贸易,积累粮草与战马;第三步,联合燕云义军,趁契丹内乱时,以瀛州为基地,分三路进军幽州。每一步都附有详细的兵力部署、粮草计算,甚至连天气、潮汐的影响都考虑在内。

杨宗保看着手稿,眼里满是激动:“有了这续篇,咱们北伐就有底气了!我这就把消息传回瀛州,让家父也放心!”

送走杨宗保后,赵烈重新坐回案前,开始撰写续篇的序言。烛火摇曳,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笔尖在纸上缓缓移动:“吾家世传《武经总要》残卷,自晚唐至今,历五代乱局,见证梁唐晋汉周之更迭。吾随世宗(柴荣)北伐,见幽州之望;随太祖(赵匡胤)定宋,见统一之基;然燕云未复,契丹未灭,吾心难安。今补续篇,录高平之战、岐沟关之败、瀛州之守,凡骑兵之策、城防之术、海外之补,皆为实战所得。愿此续篇传世,为后人北伐之鉴,为燕云收复之助,不负世宗之托,不负中原百姓之盼。”

写完序言,东方已泛起鱼肚白。赵烈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只觉得手臂酸痛,却浑身轻松——五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他将续篇手稿仔细整理,分成三份:一份交给赵谦,作为赵氏将门的传承;一份送进汴梁史馆,供朝廷参考;还有一份,他决定亲自送到晋阳,交给杨延昭,让杨家军能用上这些战术。

“陈三,备马。”赵烈站起身,精神矍铄,“咱们去晋阳,把续篇交给杨延昭。顺便看看瀛州的边防,我放心不下。”

陈三愣住了:“将军,您这身体……晋阳路途遥远,还要经过边境,太危险了!”

“危险也得去。”赵烈拍了拍怀里的续篇手稿,“这续篇不是死的文字,是活的战书,必须让杨延昭亲眼看看,咱们才能放心。再说,我也想再看看燕云的方向,看看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