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派”更指出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的首要敌人,是帝国!在解决帝国这个迫在眉睫的威胁之前,分散我们本就不足的精力、资源和顶尖人才,去探索一个更加危险、前景不明的领域,这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这可能会导致我们两头落空,加速自身的灭亡!”
在两派激烈争论之际,一个相对折中的声音逐渐清晰,可以称之为“有限探索派”,其中甚至包括了远程参与会议的王也的一些间接意见。
这一派认为,完全放弃探索是愚蠢的,但像“机遇派”那样大规模投入更是自杀。他们主张:
1.绝对隐蔽与静默:任何后续探索活动,必须将隐蔽性放在第一位。利用“跃迁者一号”的经验,研制更小、更隐蔽、具备更强自毁能力的无人探测器。
2.目标极度聚焦:不追求全面勘探,而是针对性地收集最关键的信息。例如,尝试定位李慕白探测到的那个“超低频空间波动源”,或者陈煜感知到的“情绪残留”区域,进行精确定点探测。
3.非接触原则:绝对避免与那个未知的第三方势力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或冲突。一旦有被发现的迹象,立刻终止任务,甚至不惜摧毁探测器。
4.与主线防御的平衡:探索活动不能影响对抗帝国的主线任务。资源投入必须严格控制,主要依靠艾琳娜团队的科研潜力进行技术攻关,而非大规模调动工业和生产力量。
王也通过瓦西里耶夫传达的意见,更是为“有限探索”定下了基调:“大凶之地,亦藏一线生机。然贪多冒进,必遭反噬。可遣微尘窥探,不可举族以赴。因果甚大,慎之再慎。”
他的意思是,那里危险至极,但也可能有一丝机会。但不能贪婪冒进,只能派最不起眼的东西去小心查看,绝不能把整个文明押上去。那里的因果牵连太大,必须无比谨慎。
经过长达数日的激烈辩论和反复权衡,瓦西里耶夫最终做出了决断。
“采纳‘有限探索’方案。”他沉声宣布,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成立‘裂隙研究所’,艾琳娜博士兼任所长,权限为‘文明存续’级,直接对最高议会负责。调配‘伏羲’百分之五的算力,用于支持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推演。”
“首要任务:研制代号‘星尘’的新一代微型隐蔽探测器,目标是在绝对不被发现的前提下,对特定疑似信号源进行抵近侦察。在获得决定性发现或遭遇不可控风险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载人勘探,不投入大规模资源。”
“同时,‘远望计划’继续执行,但重点转向监视虫洞太阳系一侧的动静,确保其入口的隐蔽与安全,并研究在极端情况下封闭或摧毁虫洞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决策。它承认了机遇的存在,但用最严格的锁链将其束缚,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密室内只剩下瓦西里耶夫和艾琳娜的投影。
“艾琳娜,”瓦西里耶夫的语气异常严肃,“我知道你对知识的渴望,但请记住,我们是在悬崖边上跳舞。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艾琳娜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执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我明白,总指挥。我们会像对待最不稳定的反物质一样,对待这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