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会审最终结案的奏疏,一刻也不敢耽误,被连夜送入宫中。
皇帝赵珩的朱批同样来得异常迅速,只有一个字,却带着千钧之力:
“准!”
这道朱批,彻底宣告了齐王赵弘及其党羽的最终命运。
次日清晨,天牢最深处那间阴冷的囚室门被打开。
昔日煊赫的亲王,如今形容枯槁、眼神空洞,如同提线木偶般被两名面无表情的宦官架起。
没有挣扎,没有咆哮,只有一片死寂的绝望和眼角滚落的泪珠。
一根冰冷的白绫悬于梁上,片刻之后,一切归于沉寂。
消息传出,京城最后一丝关于齐王可能翻身的幻想彻底破灭,暗流涌动的余波也仿佛被这股凛冽的寒意彻底冻结。
随着齐王伏诛,三司会审尘埃落定,大理寺那令人窒息的忙碌终于开始缓解。
堆积如山的卷宗被分门别类归档入库,牢房里的人犯依据判决结果被分批押往各处刑场、流放地或保释。
衙门里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疲惫和松懈,此案从开始到结束历经好几个月。
李涛特意将后续的琐碎事务,尤其是齐王伏诛、余党行刑等具体执行环节,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不再让陈知礼沾手。
他看着陈知礼清瘦却依旧挺直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
这近三年的相处,他亲眼见证了这个年轻人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寺丞,蜕变为足以搅动朝野风云的能臣干吏。
陈知礼展现出的智慧、胆识、缜密,以及对律法的深刻理解和近乎冷酷的执行力,都让李涛惊叹不已。
这哪里是个寻常官员?分明是深埋于璞玉中的稀世珍宝,越挖掘,越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和……惜才之心。
“知礼啊,”李涛在值房单独叫住了陈知礼,语气温和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这些日子,辛苦了。剩下收尾的事,老夫来处理,你也该好好歇息几日,陪陪家人了。”
“知礼谢大人爱护!”
李涛顿了顿,看着陈知礼感激的眼神,终究还是忍不住试探道:“经此一役,大理寺上下,皆服膺于你的才干。
胡少卿……唉,他能力是有的,只是这次累垮了身子骨,前几日私下跟老夫透了底,想寻个清闲些的差事调养。
老夫年纪已高,这位置……”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陈知礼,“迟早是要交出去的。你……可愿担此重任?”
李涛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在他心中,陈知礼就是大理寺卿最完美、最理想的接班人!
他甚至已经在盘算,等最后这点事情处理完,就向皇上递上辞呈,极力推荐陈知礼接任。
以陈知礼此次立下的不世之功,加上自己在朝中的几分薄面,此事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他相信,陈知礼坐镇大理寺,依他的能力,定能开创一番新局面。
如此他也能安心在家养老了。
然而,陈知礼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