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职位有变动(2 / 2)

盼儿正小心翼翼地分拣着几味珍稀药材,闻言莞尔:“祖父说的是。因为我生宝宝,耽搁得够久了,再不开门,怕是真的要被人堵着门骂了。”

她动作麻利地将分好的药材包好,“药材都备齐了,方子也重新核验过。明日,咱们‘顾氏药膳坊’就重新开张!只是年底也就能开二十多日了。”

药膳坊重新开张的?消息被文阳有意放了出去。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药膳坊”尚未卸下门板,门外竟已悄然排起了长队!

有衣着朴素的老夫妇,有面色焦急抱着孩童的妇人,更有数辆低调却难掩华贵的马车静静停在稍远处,排队的则是丫头、管事…

久负盛名的顾神医坐堂,加上能调养根本、滋味绝佳的药膳,在沉寂了四个多月后,吸引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京城的动荡更让人看重起来。

毕竟没什么比身体康健更重要!

沉重的门板卸下,“顾氏药膳坊”几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在晨光中重现。

顾四彦端坐正堂,须发花白,气度俨然。

宇瀚则坐在祖父身边,如今他的医术渐长,跟在江南时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

盼儿则坐镇后方药房,指挥着半夏、半枝等丫头有条不紊地抓药、煎煮、配制药膳。

文月跟在春燕身边,努力辨认着各种药材,眼中满是认真和新奇。

在娘家时她也经常帮着家里整理药材,但那些种类毕竟不多。

这里的许多药材她根本不认识,因为读书识字少,医书也不怎么能看懂,想在药膳坊做事,那得跟春燕和嫂子后面慢慢学了。

半个月前,她已经跟王齐山成亲,婚礼全程由姑、姑父还有大哥大嫂帮着办的。

他们有独立的小院子,里面用的样样不缺,新婚第一日,相公就把自己的存银全部交给了她,说好这些以后就给她管。

她对这个亲事是很满意的,相公很能干,人又厚到,家里人口简单,比村里那些后生要好上一百倍不止。

文月婚后跟王齐山相处得好,这也让盼儿松了一口气。

文阳媳妇马氏因为怀孕暂时就只在庄子里做些小事了。

第一位被请进来的,是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中年妇人,身边跟着两个低眉顺眼的嬷嬷。

顾四彦一眼认出,这是左都御史李进大人家的夫人,他给她调过身体。

“老神医,可算是把您盼回来了!”李夫人未语先笑,语气真诚,且带着几分疲惫,“我家老爷这几个月可能由于劳累,旧疾又犯了,整夜整夜地睡不安稳,胃口也差,什么都不想吃。

太医院的方子吃了总不见大好,就念着您这儿的那道药膳了。”

顾四彦含笑应着,细细诊脉,提笔开方。

“夫人,您的身体没有大碍,吃上一个月的药膳,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李大人,我给开上安魂汤和八珍丸,回头有空最好让他过来看看。

不过尽可能早点过来,我们这药膳坊到了小年边也就关门了,再开门起码过了元宵节后了。”

李夫人连连道谢,两口子年纪渐渐的大了,哪哪都不如从前了,是药三分毒,顾家的药膳,效果好又没有其他方面的担心。

……

紧接着进来的,是宁可国公府的大管家,神色恭敬地递上一份礼单和一张写满症状的纸:“我们国公爷腿疾又犯了,疼得厉害。

国公爷说,只信顾老的针法和您孙女调制的‘通络膏’。

这些是国公爷的一点心意,万望顾老和陈夫人费心。”

药房内,盼儿看着笺纸上描述的“遇寒剧痛,入夜尤甚,膝肿如鹤”,秀眉微蹙。

她仔细回忆着毒经上的记载,心中隐隐一动,这症状……似乎与一种名为“醉生梦死散”的慢性寒毒引发的痹症有几分相似?

但醉生梦死散这种毒极其罕见,她不敢确定,只将此念压下,先按祖父开出的方子,精心调配起温经通络的药膏来。

整整一个上午,药膳坊人来人往,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如果不是他们坚持下午不问诊,怕是一刻都不能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