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明末龙旗 > 第436章 间谍深耕,辽东布局

第436章 间谍深耕,辽东布局(2 / 2)

参领的妻子道:“听说多尔衮想联合朝鲜,借兵反扑,可有此事?”

“哪有那么容易!朝鲜本就畏惧中华军,如今中华军收复永平、遵化,气势正盛,朝鲜怎敢轻易出兵?再说,粮道都被中华军盯着,就算借到兵,也运不过来。”参领的话语中满是沮丧。

林秀将这些对话牢记在心,夜间回到住处,将情报密写在绣品的衬布上,次日托人送往秘密据点。她还联络了此前结盟的三十余户汉人百姓,告知他们中华军的进攻计划正在筹备中,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保管好城门钥匙,等待信号。

锦州城内,新潜入的间谍“鹰眼”——本名赵烈,伪装成清军驿卒,负责传递公文。他利用职务之便,偷看清军的军事文书,得知锦州城内清军粮草储备仅够三个月之用,且大部分粮草来自朝鲜,运输线路为锦州—义州—平壤。他还发现,清军为保护粮道,在义州驻扎了五千精锐骑兵,由将领阿济格率领。

赵烈将这些情报详细记录,用密写药水写在公文的背面,趁着传递公文的机会,交给城外据点的间谍。同时,他还暗中联络锦州城内的汉人脚夫,这些脚夫常往返于锦州与义州之间,熟悉粮道的地形与守卫情况,赵烈许诺收复后给予重赏,让他们暗中绘制粮道地图,标记清军的巡逻路线与关卡位置。

然而,清军的防范也日益严密。多尔衮退回沈阳后,深知中华军的威胁,一方面加固城防,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间谍的排查。他下令在各城推行“连坐法”,若发现汉人中有间谍,其邻里乡亲一并治罪;同时,任命亲信大臣索尼负责情报工作,在各城安插大量密探,严查可疑人员。

沈阳城内,一名间谍因在传递情报时过于急切,被索尼的密探发现行踪,跟踪至秘密据点。据点内的五名间谍奋力抵抗,最终全部牺牲,据点被清军捣毁,部分未及销毁的情报落入清军手中。

消息传到北京,王巢与卫峥皆是震怒。卫峥请求处分,王巢却道:“此事非你之过,是清军防范过严,也是我们的间谍经验不足。当务之急,是查明泄露的情报范围,通知其他据点的间谍立即转移,更换联络方式,避免更大的损失。”

卫峥即刻下令,通过紧急信号通知辽东各据点间谍:“老巢已破,速换暗号,转移据点,暂停大规模联络百姓,专注收集核心情报。”

沈阳城内的苏彦接到通知后,当即关闭药材铺,乔装成乞丐,转移至城南的一处废弃宅院。他清点了剩余的情报,发现未泄露的核心情报仍在,心中稍安。随后,他按照新的暗号,与其他幸存的间谍重新建立联系,继续收集情报。

辽阳的林秀也接到了通知,她销毁了所有密写工具与情报,将绣品铺转让,伪装成逃难的妇人,躲进了城西的汉人聚居区,在百姓的掩护下继续活动。

尽管遭遇挫折,但间谍们并未退缩。他们调整策略,更加谨慎地开展工作:减少直接联络,多用暗号、信物传递消息;避免夜间集会,改为分散宣传;发展线人时,优先选择与清军有深仇大恨、忠诚度高的汉人。

七月中旬,苏彦通过新发展的线人——清军粮库的一名汉人库吏,获取了沈阳城粮库的详细情报:沈阳城内共有三座大型粮库,分别位于城东、城西与城北,城东粮库储量最大,约有粮食十万石,由镶黄旗精锐看守,每日辰时、申时换班,换班间隙有半刻钟的防守空档;城西与城北粮库储量各约五万石,看守相对薄弱。

他还得知,皇太极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已卧床不起,豪格与多尔衮的权力争夺愈发激烈,豪格暗中调动正黄旗兵力,驻守在皇宫外围,多尔衮则联合镶白旗、正白旗将领,控制了沈阳城外的兵营,双方剑拔弩张,清军内部陷入分裂。

辽阳的林秀也传来好消息,她联络的汉人百姓已增至百余户,其中不乏熟悉城防的工匠、士兵。他们绘制了辽阳城西城门的防御图,标记了炮台位置、守卫人数及换班时间,并约定在中华军进攻时,用火箭为信号,打开西城门,引导大军入城。

锦州的赵烈则成功获取了清军粮道的详细地图,标注了义州至锦州沿线的关卡、巡逻队位置及换班时间,并得知阿济格率领的五千骑兵因粮草不足,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心生退意。

这些情报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王巢每日都会抽出时间仔细审阅。看着舆图上不断更新的情报标记,他心中对收复辽东的信心愈发坚定。

七月下旬,王巢召集徐阶、秦邦屏、卫峥等人在文华殿议事。案几上摆放着辽东的最新情报,王巢指着舆图道:“如今辽东的情况已基本明朗。皇太极病重卧床,清军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军心涣散;沈阳、辽阳等地粮草储备有限,且粮道暴露;汉人百姓归心似箭,愿为内应。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秦邦屏道:“监国大人,如今中华军新式武器换装已完成三成,‘飞鸢’部队也已训练成熟,先锋营三千精锐已抵达遵化,随时可以进军辽东。若趁清军内部混乱之际发起进攻,定能事半功倍。”

徐阶担忧道:“只是辽东地势偏远,补给线过长,且清军虽内部混乱,但仍有十万余兵力,城防坚固,不可轻敌。”

卫峥补充道:“大人,间谍已在沈阳、辽阳、锦州等地做好准备,只要大军进攻,城内百姓便会作为内应,打开城门,配合大军行动。粮道方面,我们已掌握清军的运输线路,可派骑兵部队截断其粮道,断其补给。”

王巢沉吟片刻,道:“进攻辽东的时机已逐渐成熟,但仍需再等一等。待新式武器全部换装完毕,三座大型兵工厂投产,粮草储备充足,再一举进军。在此期间,天机司继续深耕情报,联络更多百姓,同时密切关注皇太极的病情与清军内部的动向,一旦出现权力真空,便立即出兵。”

他看向卫峥:“你令间谍们,重点关注豪格与多尔衮的动向,若双方发生火并,立即传回消息。同时,加大对清军士兵的策反力度,宣传中华军善待降兵的政策,让更多清军士兵临阵倒戈。”

“属下遵令!”卫峥躬身应道。

秦邦屏道:“臣即刻下令,加快新式武器的换装速度,让各地驻军加强训练,尤其是骑兵与‘飞鸢’部队,做好长途奔袭与协同作战的准备。”

徐阶道:“臣将全力协调粮草与物资,在山海关、永平等地建立大型粮仓,确保大军进攻辽东时补给充足。”

王巢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收复辽东,是恢复中原的关键一步,也是告慰辽东千万受苦百姓的必然之举。我们已在情报、军事、民心等方面做好了布局,只要时机一到,便挥师北上,彻底剿灭满清,还辽东百姓一个太平,还中原大地一个盛世!”

众人齐声应道:“愿追随监国大人,剿灭满清,收复辽东!”

议事结束后,卫峥即刻返回天机司,向辽东的间谍们下达了新的指令。夜色中,一封封密信从北京出发,穿越山川河流,送往辽东各地。潜伏在暗处的间谍们,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微弱却坚定,他们在刀尖上行走,用生命传递着希望,为中华军收复辽东的大业,默默耕耘着。

沈阳城内,苏彦站在废弃宅院的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中华军的大军已在关外集结,收复辽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握紧手中的密写工具,心中默念:“家人的仇,百姓的苦,终将在不久的将来,一并清算!”

辽阳城西,林秀与三十余户汉人百姓秘密会面,将中华军即将进攻的消息告知众人。百姓们眼中满是期待,纷纷表示愿意拼尽全力,配合中华军打开城门。一名白发老者激动地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中华军!只要能赶走清军,夺回土地,我们就算死也值了!”

锦州城内,赵烈看着手中的粮道地图,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知道,这张地图将成为中华军切断清军补给的关键,只要粮道一断,沈阳、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