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李虎惊呼出声,“吴三桂竟已将山海关的防御要地交给清军?这简直是开门揖盗!”
王巢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事已至此,抱怨无用。我们必须调整策略,不能再等山东援军抵达,必须即刻出兵,在清军完全控制山海关前,打乱他们的部署!”
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山海关周边圈出三个地点:“第一,李虎,你率十万北伐军,分为两路:一路五万,由你亲自率领,直奔山海关南侧的孟姜女庙,从侧翼牵制清军;另一路五万,由副将赵奎率领,前往山海关西侧的石河,切断清军与北京方向的联系,防止清军绕路偷袭永平。”
“第二,郑和,你率海军主力,除留下五艘战船在渤海湾巡逻外,其余十五艘战船即刻向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海域进发。老龙头是山海关的入海处,清军若要从海上支援,必然会经过此处。你部需在老龙头海域布设水雷,封锁海面,同时用舰炮轰击山海关的南翼城,配合陆路部队行动。”
“第三,吴甡,你在坚守北京的同时,需派两万陆军向遵化方向移动,与永平的守军形成呼应,防止清军从遵化方向迂回,威胁北京后路。”
众将领齐声领命,正要转身离去,王巢却叫住他们:“诸位,此战非同小可。清军骑兵虽强,但我军有后膛炮、坦克与蒸汽战船,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切记,不可与清军骑兵在平原上野战,要利用地形与工事,发挥我军的火力优势。另外,务必善待山海关周边的百姓,不可扰民,若有百姓愿意协助我军,给予粮食与物资奖励,争取民心支持。”
“末将谨记!”将领们躬身行礼后,快步出殿,各自集结部队,准备出发。
武英殿内,只剩下王巢与几名核心幕僚。他看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兵力标记,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吴三桂降清,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但也未必是坏事。清军入关,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也会让天下人看清他们的野心,让那些仍对明朝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明白只有我们才能守护中原。”
一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监国大人,清军与吴三桂联手,战力极强,我军若与之硬拼,怕是会伤亡惨重。是否可以先与李自成的大顺军议和,联手对抗清军?”
王巢摇头:“李自成目光短浅,且与我们有复京之仇,绝不会真心与我们合作。若我们主动议和,只会让他觉得我们示弱,反而会趁机要挟。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击溃清吴联军!”
他走到殿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暗忖:多尔衮,吴三桂,李自成,你们一个个都想争夺天下,可这中原大地,岂能容你们肆意践踏?今日,我王巢便要以山海关为界,将清军挡在关外,让你们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守护中原的人!
四月十四日辰时,李虎率领的十万北伐军从北京出发,向山海关方向进军。士兵们身着灰色军服,手持燧发枪,推着蒸汽火炮车,队伍绵延数十里,在朝阳的照耀下,宛如一条灰色的巨龙,向着山海关疾驰而去。
同日巳时,郑和率领的十五艘蒸汽战船从天津港出发,向老龙头海域驶去。战船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在海面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航迹,舰上的士兵们已做好战斗准备,火炮的炮口对准了远方的海面。
与此同时,山海关内,吴三桂正与多尔衮在山海关城楼上商议进军计划。多尔衮看着城下的清军骑兵,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吴将军,有我大清铁骑相助,何愁李自成不灭?待剿灭大顺军后,我大清定会兑现承诺,将辽东之地交给将军治理。”
吴三桂躬身行礼,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多谢摄政王相助。只要能剿灭李自成,吴某愿为大清效力。”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王巢的北伐军已在向山海关逼近,一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即将在山海关拉开帷幕。此时的山海关,已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关隘,而是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天下的走向。
王巢站在武英殿的窗前,看着北伐军远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场战役将异常艰难,但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清军挡在关外,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北方局势,为后续统一全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