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明末龙旗 > 第403章 北京密探,帝心难测

第403章 北京密探,帝心难测(2 / 2)

侍卫接过密令,躬身退下。李铁看着王巢沉稳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哪怕北京的局势已经如此糟糕,这位“山东王”依然能保持冷静,通过间谍网在京城内布下一盘棋,为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

“将军,”宋应星忽然开口,“北京城内的山东商会,虽然实力雄厚,但在京城内囤积如此多的粮食和药品,恐怕会引起明朝廷的怀疑。要不要让他们分批次、分地点囤积,以降低风险?”

王巢点了点头:“说得好。让张万堂把粮食和药品分成小批量,通过不同的商号和运输渠道运入京城,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仓库里。每个仓库的粮食不超过一千石,药品不超过两百人份,避免引人注目。另外,让他们与京城内的其他商帮合作,比如山西商帮、徽商,以‘联合经商’的名义,掩盖咱们的真实目的。这些商帮在京城内根基深厚,有他们的掩护,咱们的行动会更安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告诉张万堂,若是明朝廷查问粮食和药品的来源,就说是‘山东商人响应朝廷号召,捐粮捐药助饷’。崇祯帝现在急需粮食和药品,就算知道其中有猫腻,也不会过多追究。咱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光明正大地在京城内囤积物资。”

宋应星点了点头,转身去安排与山东商会的联络事宜。李铁则有些担忧:“将军,若是北京真的陷落,咱们北上复京,需要动用大量的兵力和粮草。如今咱们既要防备李自成,又要关注张献忠,还要为北上复京做准备,兵力和粮草会不会不够用?”

王巢走到《大明疆域图》前,手指从山东划到北京,又从北京划到辽东:“兵力和粮草,确实是个问题。但咱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否则一旦北京陷落,天下大乱,咱们就会失去复兴大明的最佳时机。这样,你立刻去安排,从陆军中抽调五万精锐,组成‘北上复京预备军’,在德州、沧州一带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演练城池攻防和长途奔袭;从粮仓中调拨十万石粮食,储存在德州、通州的秘密粮仓里,作为北上复京的军粮储备。另外,让军工坊加快生产后膛炮和蒸汽火炮车,为北上复京预备军配备最先进的武器。”

李铁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命令传下后,济南城再次忙碌起来。陆军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在德州、沧州的演武场集结,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雪地里操练阵法,汗水浸湿了棉衣,又在寒风中结成了冰,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复兴大明的重任,北京的百姓还在等着他们去拯救。

山东商会的粮商们也行动起来,他们将粮食和药品分成小批量,装在马车里,贴上“山东杂粮”“山东药材”的标签,沿着运河运往北京。沿途的明军关卡虽然盘查严格,但看到是“山东商人捐粮捐药助饷”,也都纷纷放行——他们也知道,北京现在急需这些物资,若是阻拦,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潜入北京的间谍们则更加忙碌。他们混入皇宫,假装成太监、宫女,偷听崇祯帝与大臣们的谈话;他们盯紧吴三桂的幕僚,跟踪他们的行踪,记录他们的每一次会面;他们联络山东商会的张万堂,帮助他设立秘密粮站和医馆,为后续的行动做准备。北京的冬天虽然寒冷,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大明的未来。

此时,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文华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崇祯帝坐在御座上,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绝望。他看着。他刚刚接到消息,吴三桂率关宁铁骑从辽东出发,却因为缺乏军饷,行军缓慢,预计要一个月后才能抵达北京。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在襄阳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北上攻洛阳、开封,威胁北京。

“你们都说话啊!”崇祯帝猛地一拍御座,声音嘶哑,“李自成要来了,张献忠要来了,后金也要来了,你们就只会在这里沉默吗?朕让你们捐银助饷,你们一个个哭穷,现在好了,吴三桂的军队行军缓慢,北京的防务空虚,你们说,该怎么办?”

首辅魏藻德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臣等并非不愿捐银,实在是家中无余财。不如陛下下旨,让那些富商大贾们捐银,他们身家丰厚,定能凑齐军饷。”

崇祯帝冷笑一声:“富商大贾?他们的钱财,还不是你们这些文官大臣纵容他们搜刮来的?朕早就下旨让他们捐银,可他们却阳奉阴违,要么捐银甚少,要么干脆闭门不出。你们身为大臣,不能为朕分忧,反而只会推卸责任,朕要你们何用!”

魏藻德吓得连忙跪下,不敢再说话。其他大臣们也纷纷低下头,生怕崇祯帝迁怒于自己。文华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剩下崇祯帝沉重的呼吸声和窗外呼啸的寒风声。

此时,皇宫外的一条小巷里,一个穿着粗布棉袄的年轻人正匆匆走过。他的腰间藏着一份密报,里面记录着崇祯帝与大臣们的谈话内容。他是潜入北京的间谍之一,代号“麻雀”。他要尽快将这份密报传给山东商会的张万堂,然后通过鸽信传回济南。

他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将军,北京的情况虽然糟糕,但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请您放心,我们会做好一切准备,等待您北上复京的那一天!”

而在济南的巡抚衙门内,王巢正站在窗前,望着北京的方向。他知道,北京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崇祯帝和他的大臣们,恐怕已经无力回天。但他不会放弃,山东的军民不会放弃——他们会做好一切准备,等待着北上复京的那一天,用自己的双手,重新扶起这座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

寒风再次吹过济南城,却吹不散王巢心中的坚定。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迎接挑战。北京的密探们,正在为他收集着最关键的情报;山东的军民们,正在为他打造着最强大的军队;而他自己,则在为这场关乎大明命运的较量,布下一盘必胜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