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内早已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挂起了红灯笼,门楣上贴着“欢迎将军凯旋”的红纸;商贩们将自家的商品摆到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将士;酒楼茶馆里更是坐满了人,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王巢在湖北剿寇的故事,引得听众们阵阵喝彩。
大军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缓缓前行,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与百姓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街道两旁的楼阁上,不少人家都探出身子,朝着大军挥手致意,有的还撒下彩色的纸屑,如同漫天飞舞的蝴蝶。
王巢骑在战马上,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景象——以前他刚到山东时,济南城内还是一片萧条,店铺关门,百姓流离。如今不过两年时间,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贩云集,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容,这便是他推行新政最好的成果。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系统提示:宿主深得民心,山东百姓对宿主认可度达90%,触发“民心所向”成就。奖励系统积分500万,可用于兑换先进武器图纸、高产作物种子、医疗物资等。”
王巢嘴角微微上扬,500万积分,加上之前备战计划获得的600万积分和犒赏三军的200万积分,如今他已有1300万积分。这些积分足够他兑换更多的蒸汽战船图纸和后膛炮零件,甚至还能兑换一些医疗物资,为明年的战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铁,笑着说:“你看这济南城,比我上次离开时热闹多了。沈文魁在山东推行新政,做得不错。”李铁点头赞同:“沈大人确实有能力,他不仅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还在济南开办了学堂和医馆,百姓们都很感激他。”
说话间,大军已抵达巡抚衙门。巡抚衙门的大门敞开着,沈文魁带着山东的大小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候。见王巢骑马而来,沈文魁快步上前,对着王巢抱拳行礼:“下官沈文魁,率山东众官员,恭迎将军凯旋!”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跟着行礼:“恭迎将军凯旋!”
王巢翻身下马,走到沈文魁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大人,辛苦你了。山东的情况,我都听说了,做得很好。”沈文魁连忙道:“都是将军的新政好,下官只是按将军的吩咐行事。将军一路劳顿,快请进衙门休息,下官已备好了接风宴。”
王巢摆了摆手:“接风宴就免了。大军刚入城,将士们需要休息,我还有军务要处理。你先安排将士们到军营驻扎,明日一早,到衙门来商议备战事宜。”沈文魁点头应下:“下官遵命!”
随后,王巢率领李铁、张锐、赵刚、李定国等将领走进巡抚衙门。衙门内的庭院里,几株海棠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青石板上,平添了几分雅致。王巢走到庭院中央的石桌旁坐下,对着几位将领说:“济南是山东的核心,也是咱们备战的大本营。接下来的几个月,咱们要加快扩编军队、建造战船、生产武器的进度,确保明年后金来犯时,咱们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将军放心!”李铁抱拳道,“军械营已经在加班加点生产燧发枪和后膛炮,目前每月能生产两万支燧发枪和一百门后膛炮,按照这个进度,明年三月前,定能完成全军换装。”
张锐也补充道:“海军方面,登州、莱州、威海三大港口的建设已经启动,渔民的招募工作也在进行中,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始训练。蒸汽战船的图纸将军已经交给工部,工部正在准备材料,很快就能开工建造。”
王巢点了点头:“很好。粮草方面,沈文魁说今年山东的粮产能提升一成,加上湖北和河南的粮产,应该能支撑大军明年的作战需求。不过咱们还是要多做准备,多囤积一些粮食,以防万一。”
就在这时,亲兵走进庭院,递过来一封书信:“将军,这是湖北周安抚使派人送来的急信。”王巢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书信中,周磊详细汇报了湖北的情况——流民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高产稻种长势良好,民兵训练也在有序进行,朝廷并未派官员插手湖北事务。
“周磊做得不错。”王巢将书信递给李定国,“湖北安稳,咱们就能无后顾之忧地应对后金。”李定国接过书信看了一遍,点头道:“周安抚使有能力,有担当,将军果然没看错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庭院的海棠树,洒在石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王巢望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听着远处传来的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更加坚定了备战的决心。他知道,明年的战事注定艰难,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将士们的忠诚,有完善的备战计划,他定能击败后金,守住大明的疆土,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夜色渐深,济南城内的红灯笼依旧亮着,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整座城池。巡抚衙门内的灯光也亮了起来,王巢和将领们还在商议着备战的细节,他们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这一切,都被济南城的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位将军,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的安稳日子,还会一直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