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人,这些流寇抢了我家的耕牛,还烧了我的房子!”一个中年汉子拉着孙传庭的袖子,指着一个流寇哭诉。孙传庭让人把那流寇押过来,厉声问道:“你抢的耕牛在哪?若如实招来,可从轻发落。”那流寇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耕牛藏在城外的树林里,孙传庭立刻让人去牵回来,还给了中年汉子两斗粮食,让他先度日。
不过三日,王巢和孙传庭就在盩厔县城汇合。两人一碰头,孙传庭就笑着递上一份清单:“王将军,你看!这三日咱们共收服流寇两千余人,斩杀负隅顽抗者三百余,解救被掳百姓五百多,还缴获了近万石粮食——都是高迎祥之前从百姓手里抢来的!”
王巢看着清单上的数字,心里松了口气——这意味着陕西境内的流寇,总算是彻底肃清了。他指着“近万石粮食”那一行,对孙传庭说:“这些粮食本就是百姓的,咱们不如开仓放粮,赈济那些被流寇劫掠的村子。盩厔这一带的百姓,受流寇祸害最久,得让他们先吃饱饭,才能安心过日子。”
孙传庭立刻点头:“正合我意!我这就让人把粮食运到县城外的空地上,再让人去周边村子通知,让百姓们都来领粮。”
第二日一早,盩厔县城外的空地上就搭起了临时的粮棚,十几个士兵抬着粮袋,有序地给百姓们分粮。百姓们排着长队,手里拿着布袋、瓦罐,脸上满是期待。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妇人抱着孩子,领了三斗粮食后,看着粮食眼泪就掉了下来:“我家男人被流寇杀了,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了,若不是将军们,我和孩子早就饿死了……”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领了粮,颤巍巍地走到王巢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后面的百姓们见状,也纷纷跟着跪下,齐声喊道:“多谢王将军!王将军真是活菩萨啊!”
王巢连忙上前扶起老汉,双手托着他的胳膊,温声道:“老人家,快起来!我们是明军,护着百姓是应该的。”
老汉却不肯起来,抹着眼泪说:“将军不知道啊,之前流寇在的时候,我们吃树皮、啃草根,连孩子都饿得哭不出声。现在能领到粮食,能活下去,都是托将军的福啊!”
王巢扶着老汉站起来,目光扫过眼前的百姓——有的老人手里还攥着被流寇烧坏的衣角,有的孩子抱着刚领到的窝头,小口小口地啃着,脸上满是满足。他心里突然一阵发酸,转头对身边的赵刚轻声说:“你看,百姓要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能吃饱饭,能安稳过日子。若朝廷早能让百姓过上这样的日子,何至于有这么多人被逼着当流寇?”
赵刚看着百姓们领粮后互相道谢的样子,也叹了口气:“是啊,将军。之前咱们在落马谷的时候,那些流寇里,有不少也是农民,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当贼呢?”
王巢没再说话,只是看着百姓们扛着粮食,三三两两地往村子里走,有的还回头朝着粮棚挥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是一条条通往安稳日子的路。他突然想起在西安城外百姓欢呼“擒闯王,安天下”的场景,心里更坚定了一个念头——就算朝廷靠不住,他也要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接下来的几日,王巢和孙传庭又带着人去了周边的村子,不仅放粮,还让人帮百姓修补被流寇烧坏的房子,给受伤的百姓送药。一个叫李家村的村子里,百姓们还自发地给王巢送来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为民除害”四个大字,红底金字,格外醒目。
王巢接过牌匾,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轻声道:“这牌匾,我不能收。要谢,就谢咱们一起把流寇赶跑了,谢咱们能一起过上安稳日子。”
百姓们听了,都鼓起掌来,掌声在村子里回荡,久久不散。夕阳西下时,王巢站在村头的土坡上,看着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听着远处传来的孩子的笑声,心里一片平静——他知道,这才是陕西该有的样子,才是百姓们真正想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