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明末龙旗 > 第208章 秋收丰收,粮食储备超额

第208章 秋收丰收,粮食储备超额(2 / 2)

“不急。”王巢摆摆手,“先让军工坊制作十台样品,在登莱的试验田进行测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改进,确保新犁耐用、好用后,再大规模制作分发。另外,要安排工匠编写使用手册,手把手教百姓如何使用曲辕犁,让新工具能真正发挥作用。”

“将军考虑周全。”沈文点头赞同,将图纸小心收好,“属下这就去安排军工坊制作样品,同时让情报局的人留意各地粮仓的情况,防止有人趁机盗窃粮食。”

接下来的几日,山东各地都沉浸在秋收后的忙碌中。在登莱港,数十艘漕船停靠在码头,士兵与百姓们肩扛手提,将一袋袋粮食搬上船,漕船满载着粮食,沿着海河运往济南、德州等地的粮仓;在青州的山区,百姓们用独轮车将粮食运往山顶的粮仓,车轮在石板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却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在济南的粮仓外,工匠们正在加固粮仓的墙体,铺设防潮的木板,粮仓内,士兵们手持火把,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防止老鼠与害虫破坏粮食。

王巢也亲自前往各地粮仓巡查。在登莱的城西粮仓,他走进粮囤,伸手抓起一把金黄的稻谷,谷粒饱满,手感干燥,没有一丝潮湿。粮仓的顶部铺着厚厚的茅草,墙壁上开有通风口,地面上铺设着石板与防潮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粮仓的温度与湿度要每日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采取措施。”王巢对负责粮仓的官员叮嘱道,“另外,要安排士兵日夜巡逻,严禁无关人员靠近粮仓,绝不能出现粮食失窃或失火的情况。”

“属下谨记将军教诲!”粮仓官员躬身应道,手中的记录本上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温度与湿度的数据。

在德州的粮仓,王巢遇到了正在帮忙搬运粮食的周通。周通身着便服,额头上满是汗水,手中却仍紧紧抓着粮袋的绳索。看到王巢,他连忙放下粮袋,走上前躬身行礼:“将军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粮食储存情况。”王巢笑着拍了拍周通的肩膀,“你身为千户,不好好训练士兵,怎么跑来搬运粮食了?”

周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看到百姓们都在帮忙,属下也想搭把手。今年的粮食丰收,士兵们的士气也高了不少,大家都说,有了足够的粮食,就算后金来犯,我们也能坚守更久!”

王巢点头道:“说得好。粮食是军队的根本,也是百姓的希望。有了这一千万斤粮食,我们不仅能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还能在明年春天开垦更多荒地,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指着粮仓外正在晾晒粮食的百姓,继续说道:“明年,我们还要在各地建立‘义仓’,储存应急粮食,一旦遇到灾荒,便开仓放粮,让百姓们不再挨饿。同时,要推广新的耕作技术,教百姓们种植高产的粮种,让山东的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周通眼中闪过一丝憧憬:“若真能如此,用不了几年,山东定能成为大明的粮仓,到时候,我们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省份的抗金大业!”

巡查结束后,王巢返回登莱。刚回到都指挥使府,沈文便拿着一份新的报表走了进来:“将军,各地粮仓的粮食已全部入库,经统计,目前登莱粮仓储粮三百万斤,济南粮仓储粮两百万斤,德州粮仓储粮一百五十万斤,青州粮仓储粮一百五十万斤,兖州粮仓储粮一百万斤,各地义仓还预留了一百万斤应急粮,总储粮正好一千万斤。”

王巢接过报表,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沈文道:“粮食储备已达标,但我们不能松懈。接下来,要加快军工坊的生产,尽快将曲辕犁制作出来,同时组织百姓学习新的耕作技术,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另外,让情报局的人密切关注后金的动向,如今我们粮足兵强,就算后金来犯,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

“属下明白。”沈文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夕阳西下,王巢站在都指挥使府的院墙上,望着远处的田野。田野上,百姓们正在翻耕土地,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偶尔能看到孩童在田埂上奔跑嬉戏,笑声清脆。远处的粮仓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堡垒,守护着山东的希望。

他想起系统发布的任务,如今“粮食储备”与“防御工事”任务已完成66%,只剩下“军队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山东的崛起,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食与坚固的防御,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能抵御后金、收复失地的军队。

“明年,我们要组建更多的炮兵协同部队,让每一座城池都拥有足够的战力;要改良水师战船,让登莱水师成为渤海湾的霸主;还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要为大明的复兴贡献力量。”王巢在心中暗忖,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夜风渐起,带来阵阵寒意,但王巢的心中却充满了暖意。他知道,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只要军民同心,山东定能成为大明复兴的基石,定能在这乱世中撑起一片天。而那一千万斤粮食,便是这片天空下最坚实的支撑,是山东军民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底气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