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雀七又补充道:“将军,‘雀三’在信中还提到,陛下近期对国库空虚的问题十分焦虑,户部尚书侯恂已上奏请求‘增加山东盐税,补充国库’,东林党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山东需用钱加固防御,不宜再加税’,双方在朝堂上已争论数次。‘雀三’猜测,陛下可能会在年底派钦差来山东核查盐税情况,届时恐怕会对我们的盐铁经营提出要求。”
王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侯恂是周延儒的人,他提议增加山东盐税,一是为了讨好陛下,二是想借此削弱我们的财源;东林党反对,则是想借此拉拢我们,让我们感激他们的‘支持’。无论哪一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真正关心山东的防御。”
他对沈文道:“你立刻让户部的人整理山东近一年的盐税账目,尤其是盐税用于防御工事与流民安置的部分,列出详细的支出清单。若陛下真的派钦差来核查,我们就将清单呈上去,说明山东盐税已全部用于抗金与民生,没有多余的财力再增加上缴额度,让陛下与侯恂找不到加税的理由。同时,让‘雀五’在东林党中透露‘山东盐税紧张,难以再加税’的消息,让他们继续在朝堂上反对加税,我们则坐收渔翁之利,既不用加税,又能让东林党继续对我们保持‘善意’。”
沈文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属下会尽快整理账目,同时让情报局的人将消息传递给‘雀五’,确保东林党能在朝堂上及时发声,阻止侯恂的加税提议。”
接下来的几日,登莱都指挥使府围绕着密信中的情报展开了紧锣密鼓的部署。情报局的成员频繁出入都指挥使府,将各种补充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王巢手中——“雀三”传回消息,天津卫水师提督吴维忠已派两艘战船前往长山岛附近海域,以“巡逻”为名,实则观察登莱水师的动向;“雀五”则传回消息,东林党人已确定李东阳的行程,将于十一月初从京城出发,前往登莱,随行还携带了一封郑三俊写给王巢的亲笔信,信中会详细阐述东林党的“合作提议”。
王巢根据这些情报,不断调整部署:他让郑明将水师的主力战船全部集中在登莱港,每日进行火炮试射训练,故意让天津卫水师的战船看到登莱水师的战力;同时,让沈文草拟一封给郑三俊的回信,信中措辞恭敬,表达了“愿与东林党共同为大明效力”的意愿,但对具体的合作内容只字不提,只说“待李东阳先生到访,再当面详谈”,为后续的“虚与委蛇”留下余地。
十月底,沿海炮台的修建正式动工。五百名炮兵协同部队的士兵冒着秋雨,在登莱、莱州的沿海口岸开挖地基,搭建炮台的墙体。从德州与青州调来的克虏伯火炮也陆续抵达,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火炮吊装到炮台的炮位上,调整好射击角度,使其能覆盖附近的海域。郑明派往长山岛的巡逻战船也多次发现天津卫水师的战船,每次都按王巢的命令,远远地记录下对方的动向,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十一月初,李东阳如期抵达登莱。他身着青色长衫,手持折扇,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随行的只有两名随从,看起来像是普通的文人游学,而非带着政治使命的使者。王巢按照之前的安排,在都指挥使府的客厅接见了他,沈文与几名文官作陪,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藏机锋。
李东阳刚坐下,便开门见山地说道:“王将军,此次晚辈前来,是受郑大人与刘大人(刘宗周)所托,为将军带来一个好消息。如今朝堂之上,周延儒与侯恂等人处处针对山东,欲削减山东粮饷、增加山东盐税,若非东林党人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恐怕将军的防御大计早已受阻。”
王巢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微笑道:“郑大人与刘大人的好意,王某心领了。山东能有今日的防御规模,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也离不开诸位大人在朝堂上的周旋。王某感激不尽。”
李东阳见王巢态度温和,便进一步说道:“将军可知,陛下虽暂时信任将军,但暗中却让天津卫水师监视山东沿海,这正是周延儒等人在陛陛请陛下授予将军‘山东军政自主’之权,让将军不必再受户部与兵部的束缚,专心抗金。”
王巢放下茶杯,神色平静地说道:“李公子,王某镇守山东,唯一的心愿便是抵御后金、守护百姓,至于朝堂之争,王某不愿卷入。不过,东林党人维护山东的举动,王某记在心里,日后若东林党人有需要王某帮忙之处,只要不违背抗金大业,王某定当尽力。”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东林党的“善意”,又明确拒绝了卷入党争的要求,让李东阳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李东阳原本以为王巢会对“军政自主”之权动心,却没想到他如此谨慎,不禁在心中暗叹:“王巢果然非寻常武夫,难怪能在短时间内将山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接下来的几日,王巢让情报局的人陪同李东阳参观了登莱的流民安置点与部分防御工事,却始终以“军工重地”为由,拒绝让他参观军工坊与水师战船。李东阳几次试图提起合作的具体细节,王巢都巧妙地将话题引到抗金与民生上,让李东阳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的承诺。
十一月中旬,李东阳带着几分失望离开登莱。他刚离开,“雀五”便传回消息,郑三俊与刘宗周得知王巢的态度后,虽有些不满,但认为“王巢虽不愿明确合作,却也未拒绝东林党,日后仍有拉拢的可能”,决定暂时不对山东采取施压措施,继续在朝堂上反对增加山东盐税。
与此同时,“雀三”传回消息,天津卫水师提督吴维忠见登莱水师战力强盛,又有沿海炮台的掩护,不敢再派战船靠近长山岛,只是按陛下的命令,每月向京城上报一次“山东沿海无异常”的奏报,崇祯对山东的猜忌暂时有所缓解。
十一月下旬,三座沿海炮台的初步建设完成,两门克虏伯火炮已架设完毕,炮兵协同部队的士兵开始在炮台上进行试射训练。登莱水师的战船也已形成了常态化的巡逻机制,山东沿海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这日,王巢站在登莱的东炮台顶端,望着远处的大海。秋雨已停,天空放晴,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海平线上,一艘登莱水师的战船正在巡逻,船帆在风中展开,宛如一只展翅的雄鹰。
沈文走到王巢身边,递给他一份刚整理好的盐税账目:“将军,山东近一年的盐税账目已整理完毕,其中六成用于防御工事建设,三成用于流民安置,一成用于水师与军队的日常开销,没有任何挪用或私藏的情况。若陛下派钦差来核查,这份账目足以应对。”
王巢接过账目,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头:“做得好。如今我们既化解了东林党与周延儒派系的拉拢与打压,又加强了沿海防御,防备了天津卫水师的异动,算是暂时掌握了主动。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崇祯的猜忌不会轻易消除,东林党与周延儒的争斗也不会停止,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
他指着远处的战船,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快军工坊的产能,尽快生产出足够的火炮配备给各个城池与炮台;同时,加强炮兵协同部队的训练,提升军队的实战能力。只有我们的实力足够强,才能在朝堂的猜忌与党争的漩涡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守住山东,为大明保留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