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声消散,王巢心中一阵欣喜。他起身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街道——此时的街道上,已有不少商贩重新开张,孩子们在街头嬉戏打闹,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完全看不到往日的恐慌与不安。不远处,几名士兵正帮着一名商贩搬运货物,商贩则递给水壶,与士兵们笑着交谈,画面温馨而和谐。
“大人,您看!”亲兵快步走进书房,手中拿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馒头与咸菜,“这是城南百姓自发为士兵们准备的食物,说是感谢士兵们帮他们清理房屋、修缮院墙。还有不少百姓在军营外送水,士兵们都很感动。”
王巢接过篮子,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口感虽粗糙,却带着几分香甜。他笑着说道:“百姓们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传令下去,告诉士兵们,要珍惜百姓们的馈赠,日后更要用心守护百姓,不得有任何欺压百姓的行为。”
“遵命!”亲兵躬身领命,转身离去。王巢走到案前,拿起一份关于大同秩序恢复的报告,上面详细记录着:城内已有九成商铺重新开张,学校也已恢复授课,街道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受损房屋修缮进度已达七成,受伤百姓治愈率超过八成。看着这些数据,王巢心中满是欣慰——大同城正在一步步恢复生机,而这一切,离不开士兵们的努力,更离不开百姓们的支持。
当日午后,王巢再次来到城内巡查,走到一处粮站前,看到不少百姓正在排队领取粮食。粮站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百姓称重、装粮,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容,不时与工作人员交谈几句。一名中年男子领到粮食后,看到不远处有几名士兵正在帮着搬运粮袋,便主动走上前,递过水壶说道:“士兵兄弟,辛苦了!喝口水歇一歇吧。”
士兵接过水壶,连声道谢,仰头喝了几口。中年男子笑着说道:“以前只听说过登莱军战力强悍,今日一见,才知道登莱军不仅能打仗,还这么关心百姓。有你们在,我们老百姓就放心了!”
士兵闻言,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语气坚定地说道:“大叔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大同,不让鞑子再侵犯这里,让百姓们能安心过日子。”
王巢站在不远处,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中倍感温暖。他知道,民心是最大的力量,只要赢得了百姓的支持,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都能战胜。
傍晚时分,王巢回到总兵府,刚走进书房,便看到曹文诏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脸上满是笑容。“王将军,你可回来了!”曹文诏看到王巢,连忙起身说道,“我刚收到朝廷的回信,朝廷对我们安抚大同百姓的举措大加赞赏,还特意下旨,嘉奖你‘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并下令从周边府县调拨二十万斤粮食与五万两白银,支援大同恢复秩序。”
王巢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一遍,心中满是欣慰。他笑着说道:“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朝廷的支援,大同的秩序恢复会更快,百姓们的生活也能早日回到正轨。”
曹文诏点了点头,语气诚恳地说道:“王将军,说起来,我真是佩服你。你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这么懂得安抚百姓。以前我总觉得,当兵的只要能打胜仗就行,如今才明白,守住百姓,比打赢一场仗更重要。”
“曹总兵所言极是。”王巢语气严肃,“我们当兵打仗,最终的目的就是守护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若是百姓们流离失所,就算打赢了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对彼此的敬佩又多了几分。窗外的夜色渐浓,大同城内的灯火次第亮起,照亮了街道与房屋,也照亮了百姓们心中的希望。王巢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清楚,大同的秩序虽已逐渐恢复,但后续的工作仍任重道远——修缮房屋、恢复生产、安抚民心,每一项都需要精心安排。
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并肩作战的将领,有奋勇向前的士兵,更有支持他的百姓。只要军民同心,众志成城,大同一定能恢复往日的繁荣,大明的北疆也一定能固若金汤。
深夜,王巢躺在床上,脑海中再次响起系统的提示声:“叮!检测到大同城内秩序基本恢复,百姓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民心好感度稳定保持在8点。解锁‘民心任务’后续分支——‘大同繁荣计划’,完成该计划可进一步提升民心好感度,并解锁更多系统奖励。”
王巢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安抚大同百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带领大同百姓恢复生产,让大同变得更加繁荣。而这一切,都将为他日后北上辽东、收复失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前,柔和而温暖。王巢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大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孩子们在街头嬉戏,商贩们在店铺里吆喝,老人们在树下聊天,士兵们在城墙上巡逻,一派祥和安宁的画面。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幅画面就会成为现实,而他,将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