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顿时一片欢呼,士兵们纷纷鼓掌,张三也激动地挥舞着燧发枪,大喊:“中了!中了!两百步居然中了!”
接下来的几名燧发枪士兵,表现同样出色——两百步的靶子,五人共射击十五次,命中七次,其中三次命中红心;一百八十步的靶子,命中十二次,八次命中红心;到了一百五十步及以内的距离,几乎弹无虚发,大部分子弹都能命中红心。
十名燧发枪士兵射击完毕,统计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总射击次数一百五十次,命中次数一百二十三次,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三,且在两百步的距离仍有近一半的命中率,远超火门枪的极限射程。
“太好了!这燧发枪简直是神了!”李虎激动地抓着王巢的胳膊,声音都有些颤抖,“公子,有了这枪,咱们先锋营的战斗力至少能提升三倍!下次遇到后金骑兵,咱们就能在两百步外就开始射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士兵们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张三拿着燧发枪,跑到王巢面前,单膝跪地:“大人!这枪太好用了!求您多造些这样的枪,装备咱们整个先锋营!咱们保证,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一定好好杀贼!”
“起来吧!”王巢扶起张三,高声对众人说,“大家放心,这燧发枪,咱们不仅要造,还要大量造!”他转向陈铁,语气坚定地说:“陈总管,从下个月开始,登莱军工坊每月要量产五百支燧发枪,优先装备陆军各营,尤其是先锋营、骑兵营这些一线作战部队,争取在半年内,让陆军主力全部换上燧发枪!”
陈铁连忙躬身应道:“属下遵命!目前工坊的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燧发枪的生产技术,每月量产五百支完全没问题!属下会再优化生产流程,争取能再多造一些!”
“好!”王巢点点头,又对李虎说,“李总兵,你要尽快组织士兵进行燧发枪的训练,制定专门的训练手册,让士兵们尽快熟悉新枪的使用方法,把射程与精度的优势发挥出来。另外,还要注意弹药的储备,让军工坊同步生产燧发枪的铅弹与火药,确保战场上不会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
“属下明白!”李虎抱拳应道,眼中满是干劲——有了如此精良的武器,他对未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就在这时,王巢眼前的淡蓝色虚拟光屏突然展开,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成功实现燧发枪量产,完成‘武器量产’关键节点,解锁‘武器量产’成就。奖励系统积分10万,可用于兑换武器改良技术、生产设备或弹药配方。”
王巢心中一喜——10万积分虽然不多,但足以兑换一些实用的技术,比如燧发枪的改良图纸,或者更高效的火药生产方法。他看着光屏上的提示,忍不住在心里吐槽:“明末的军工效率,真是一言难尽。要是靠大明那些官营工坊,别说每月量产五百支燧发枪,就算五年也造不出这么多合格的武器,还得靠系统拉一把,才能让登莱的军工跟上节奏。”
光屏消散后,王巢的目光再次落在校场上的燧发枪上——这些乌黑的枪械,不仅是武器,更是登莱崛起的希望。有了先进的武器,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士兵、充足的粮食储备,登莱就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甚至有能力与后金、李自成等势力一较高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场上,士兵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燧发枪的试射成绩,有的甚至开始互相切磋射击技巧。王巢站在高处,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首制燧发枪的成功,只是登莱军工发展的第一步,未来,他还要研发更先进的武器,比如线膛枪、火炮,甚至是更复杂的军事装备,让登莱的军队成为明末最强大的力量。
回到府衙后,王巢立刻打开系统面板,查看新获得的10万积分。他翻看着系统商城里的商品,最终选择了“燧发枪改良图纸(增强型)”——这份图纸能将燧发枪的射程提升到两百五十步,精度也能进一步提高,还能减少炸膛的风险,非常适合目前登莱的需求。
兑换完图纸,王巢将图纸打印出来,交给沈文,让他连夜送到登莱军工坊,交给陈铁研究。“告诉陈铁,先按原图纸量产燧发枪,同时组织工匠研究这份改良图纸,等时机成熟,就对燧发枪进行升级,让咱们的武器始终保持领先。”
“属下明白!”沈文接过图纸,立刻转身离去——他知道,每多一分准备,登莱就多一分胜算。
夜色渐深,登莱军工坊的灯光依旧明亮,工匠们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燧发枪的零件;校场上,李虎正在给士兵们讲解燧发枪的保养方法,士兵们听得格外认真;府衙内,王巢坐在书桌前,看着登莱的地图,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军事部署——有了量产的燧发枪,他计划对陆军进行扩编,从流民中招募更多青壮,加强登莱的防御力量,同时也为未来的主动出击做准备。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的燧发枪图纸上,仿佛在见证着登莱的崛起。王巢拿起一支燧发枪的样品,手指抚过冰冷的枪管,心中坚定——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系统的帮助,他一定能在这明末乱世中,闯出一条属于登莱的道路,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让中华不再经历后来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