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骨香散 > 第10章 骨针的秘密

第10章 骨针的秘密(1 / 2)

第一幕

北京某大学考古系的走廊里,阳光透过老式木窗,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攥着口袋里的骨针,指腹反复摩挲着那枚不足三寸长的器物——骨质泛着陈旧的米黄色,表面刻着的细小符号像蜷缩的小虫,硌得她掌心发紧。她在挂着“李敬之教授”门牌的房门前停住,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门。

“进来。”屋内传来苍老却洪亮的声音。推开门,一股混合着墨香、旧纸味与樟木香气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大,四壁立着顶天立地的旧书架,架上塞满了线装书、考古报告和裹着牛皮纸的拓片,最显眼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东夷部落的刻符拓本,从简单的太阳纹到复杂的祭祀图,密密麻麻连成一片。

李敬之教授正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翻一本泛黄的《东夷刻符考》。见林砚进来,他放下书,摘下眼镜,指了指桌前的木椅:“林小姐?电话里说你有件东夷时期的物件要请教?”

林砚点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白色丝绒小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骨针静静躺在盒中,阳光落在刻符上,竟隐隐透出细微的光泽。李教授探过身,拿起放大镜,指尖捏着骨针的一端,缓缓转动。起初他的眉头只是微蹙,随着观察的深入,眉峰越拧越紧,呼吸也渐渐沉了下来。

“这符号……”李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起身走到墙边,从一堆拓片中翻出一张,铺在桌上,“你看,这是去年在莒县另一处东夷遗址发现的‘毒祭图’拓片,图中祭司手持的器物上,就有一模一样的符号。”

林砚凑过去,只见拓片上的祭司身着兽皮,手持细针状器物,针尖对着祭台上的供品,器物表面的符号与骨针上的分毫不差。“这符号代表什么?”她追问,心跳莫名加速。

李教授放下放大镜,目光落在林砚脸上,语气凝重:“这是莒氏部落的‘毒祭符号’,是‘毒祭主’独有的标记。史料记载,莒氏部落有专门负责看管毒骨、主持解毒祭祀的‘毒祭主’,这符号只有他们的直系后代才能持有和使用——林小姐,你祖父林培之,怎么会有这个?”

“毒祭主的后代?”林砚如遭雷击,手指猛地攥紧了丝绒盒的边缘,盒身微微发颤,“您的意思是……我祖父,可能是莒氏部落的后代?”她想起祖父笔记里那些对东夷文化异乎寻常的熟悉,想起古墓中与祖父骨骸吻合的黄金覆面,那些之前无法串联的碎片,此刻突然有了模糊的轮廓。

李教授叹了口气,重新拿起骨针:“这骨针的材质是成年鹿骨,刻符手法是典型的莒氏晚期工艺,绝非后世仿品。若不是传承,你祖父一个现代考古队员,根本不可能得到这种祭祀重器。”

林砚的脑海里嗡嗡作响,祖父失踪的谜团、赤骨毒的渊源、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系,似乎都绕着这枚小小的骨针,拧成了一股更复杂的绳。

第二幕

林砚没有回公寓,直接去了位于北京老城区的叔公家。那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门口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圆润,推开斑驳的朱漆大门,院里的老槐树正落着细碎的花瓣。

“晓棠?怎么突然来了?”叔公林建国从正屋出来,他年过七旬,头发已白了大半,却依旧精神矍铄。见林砚神色凝重,他连忙把人让进屋里,倒了杯热茶,“是不是王家村那边又出什么事了?”

林砚摇摇头,捧着热茶暖了暖发凉的手:“叔公,我想找咱家的族谱,就是太爷爷留下的那本。”

“族谱?”林建国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叹了口气,“你是为你爷爷的事来吧?跟我来。”他领着林砚上了二楼阁楼,阁楼里弥漫着淡淡的灰尘味,角落里堆着几个旧木箱。叔公蹲下身,打开最里面一个贴着“林氏族谱”红纸条的木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线装书。

那本族谱足有砖头厚,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木质夹板。林建国用干净的软布擦了擦封面,才递给林砚:“这是你太爷爷在1948年亲手修订的,里面记着咱们林家往上五百年的事,你爷爷当年走的时候,还特意跟我叮嘱,要好好保管。”

林砚接过族谱,指尖触到粗糙的布面,心中一阵酸涩。她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每一代族人的名字、生卒年月和籍贯。她一页页往后翻,目光突然停在“林培之”那一行——籍贯一栏赫然写着:山东莒县屋楼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