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走到摊位前,一把将孩子往阿姨怀里塞,嘴里还不停地数落:“跟你说过多少次,别出来摆摊,你偏不听!”
从头到尾,她连看都没看阿姨身上的污渍和通红的眼睛,丝毫没有赶来照顾的意思,反倒像是专门着急忙慌地过来数落人的。
阿姨默默低下头,接过哭闹的小女孩搂在怀里,另一只手慢慢收拾着摊位角落堆放的几双手工拖鞋。有的鞋面上还钩织着各色动植物图案,却落了些灰尘。
面对女儿的指责,她像是习以为常,一句话也没辩解,只是收拾的动作慢得有些沉重。
端木念站在一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悄悄转身走向不远处的便利店,片刻后回来时,手里多了个袋子。
她趁着大家注意力都在母女俩身上,悄悄走到阿姨的布包裹旁,将袋子里的卫生用品轻轻放了进去,又顺手帮阿姨把散落的拖鞋往包裹里拢了拢,动作轻得没让人察觉。文暖晴看在眼里,心里又暖又酸。
文暖晴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上前一步,轻声对阿姨的女儿说:“虽然作为外人,我不应该说什么,可你也是为人母,为人妻,你应该知道做母亲的辛苦,阿姨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摆摊,多不容易啊,你能对你母亲态度好一点吗?”
女子被说得愣了一下,随即脸色更差,却没再反驳,狠狠瞪了阿姨一眼,转身就往巷子里走了。
文暖晴没再管她,转头对着阿姨柔声道:“阿姨,不用给我找零钱了,你织的拖鞋很好,针脚又细又好看,我很喜欢。”
“不行不行,你不要钱,阿姨我心上过意不去。”阿姨连忙摇头,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另一只手还攥着布包裹的带子,纠结得眼眶又红了起来。站在原地无措地看着文暖晴,肩膀还微微发颤。
文暖晴看着她这副模样,连忙开口道:“要不这样吧,阿姨,我再订购两双拖鞋。您就织一双有猴子图案,一双兔子图案的拖鞋。您做好了我下次赶集来拿。”
阿姨怀里的小女孩,不知是饿了还是什么原因,突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小手还不停地拍打着阿姨的衣襟。
阿姨连忙低下头,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嘴里小声哄着:“姥姥在呢,不哭啊……”看着哭闹不止的外孙女,她没法再纠结零钱的事,总算是点了点头应下来:“行,姑娘,那我就帮你织。
我叫乐潋,三点水加个脸面的脸,下次逢集的时候,如果我来不了,你就到村西头找我,记住是潋滟的潋,不是莲花的莲啊!”
她特意加重了语气,怕文暖晴记混。
文暖晴心里一动,阿姨能清楚说出“潋滟的潋”和“莲花的莲”的差别,还知道字的写法,那应该是读过书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或许曾经有过学识的人,最终还是拘泥于生活的琐碎与苦难中,因为生不出儿子,被丈夫辱骂,被家人嫌弃,日复一日地被生活磋磨着。
想到这里,文暖晴不禁唏嘘不已,看着阿姨转身追赶女儿的身影多了几分心疼。
这时,她注意到端木念正站在一旁,听着周围摊贩还在议论阿姨的遭遇,脸色变得越来越阴郁,眉头紧紧皱着,像是藏着什么沉重的心事。
文暖晴轻轻拉了拉她的胳膊,柔声说道:“念姐,不早了,是不是逛累了?咱们回吧,小花跟着咱们出来也好久了,家里爷爷奶奶该着急等着她回去了。”
听到文暖晴的声音,端木念才缓缓回过神,眼神里的阴郁散去了些,淡淡的应声:“好,咱们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