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池鱼(6)(1 / 2)

因探春起诗社的提议,气氛悄然活络起来了。

虽妙玉依旧一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的模样。

但那微微亮起的眼眸泄露了她内心的期待。

史湘云最是心急,拍手笑道:

“好好好!起诗社好,好些日子没有与姐姐们斗诗,我也有些心痒。

咱们这就定下章程来,依我看,也不必太拘束。

什么押韵押律就不必太严苛,开心就好啦。

地点我看妙玉师傅这儿就极好,清静又雅致。

反正要在王府住上一些日子,这些天顽的我腰酸腿疼,静静也不错。”她说着,还冲妙玉嘻嘻一笑。

湘云这话逗的姐妹都笑。

李洵坐在旁边喝茶,闻言看向史湘云。

一群姑娘里就史湘云闲不住。

整天在王府园子东游西荡。

幸而亲王府够宽,玩的东西也多,每天都能不重样。

听她说竟然要静静,估计也没谁信,便是作诗,湘云也是属于闹腾的。

妙玉被这直白的热情弄得有些不自在,偏过头去,语气淡淡:

“贫尼这冷清,恐扫了诸位姑娘雅兴。”

眼神却不由自主瞟向李洵。

见他正含笑看着众人,并无反对之意,心下稍安。

李洵怎么会反对莺莺燕燕们起诗社?

这也是一大特色。

欣赏美色岂能反对,他举双手和三条腿赞同。

贾探春笑道:“师傅过谦了。我看此处甚好,既然起了社,便需有个名目立下规矩。

咱们既不慕虚名,又不为扬才,只为陶冶性情,切磋学问,便叫怡情社如何?社长嘛…”

她目光流转,落在李洵身上:“自然该由王爷来当。”

李洵正捏着一块妙玉分给姑娘们的点心。

分给他手边的素馅点心造型特别,显然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与给别人的不同。

闻言笑了笑,吞掉点心喝了口茶,连连摆手:

“本王最不耐烦这些咬文嚼字的玩意儿,你们自己玩就好,本王给你们出彩头如何?”

他可是来享受美人环绕的,不是来费脑子的。

一听有彩头。

史湘云和贾探春明眸发亮。

史湘云就是单纯想夺彩。

至于探春,她一是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本事展现给李洵看,二来也是想独占鳌头。

王熙凤在一旁咯咯直笑,丹凤眼斜睨着李洵:

“哟!王爷这是要当撒手掌柜啊?

那可不行!咱们姐妹起社,王爷您这东道主怎能不露一手?

好歹也得来一首,让咱们姐妹开开眼不是?”故意挤兑李洵,想看他的笑话。

李洵瞥了眼王熙凤。

好一个记吃不记打的凤凰!

不过李洵对于这种事儿不会恼。

林黛玉闻掩口轻笑,那双含情目飘在李洵脸上,趁机打趣:

“二嫂子这话说的,王爷日理万机,操心的是国家大事。

哪像咱们这些闲人,只会弄些风花雪月的无用诗句。

只怕王爷肚里的墨水,都用来批写公文了,哪里还挤得出半句清风明月来?”

她嘴上说着挤兑的话,娇弱的身体已是走到石桌边,看了眼奴婢备下的眉笔和小笺,准备随时救场。

“林妹妹说的是。”

薛宝钗坐在一旁,温声道:

“王爷志不在此,不必强求。不过既然凤姐姐说了,王爷随意吟诵两句,应景即可,好坏不论,只当是个乐子。”

语气温和,既全了王熙凤的面子,又给了李洵台阶下,温柔地看向李洵。

她与李洵已有肌肤之亲,心中自然偏向他。

贾探春却一副想从李洵脸上看出花来的期待道:

“王爷何必过谦?您能推行新政,整顿积弊,便是天大的学问和魄力。

诗词虽是小道,亦可抒发性灵,探春倒真想听听王爷有何佳句。”

外头传言的王爷一无是处,显然是胡说八道,她只信亲眼所见,至于好色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不值一提。

这就把李洵捧得有点高了。

若是寻常人多半要谦虚害羞几句。

李洵脸皮向来比墙厚,听完贾探春夸赞,摆手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史湘云看热闹不嫌事大,也跟着起哄:

“就是就是,王爷姐呼快作一首。作得好,我把我那份点心让给你。”

指着桌上所剩无几的点心,引得众人发笑。

李洵拿手指一戳湘云脑门,笑道:“你先把姐夫两个字念清楚再说!”

“怎么连王爷姐呼也注意我的旧毛病。”湘云脸一红,咬了咬银牙。

迎春和惜春也轻声附和,纯是凑数,并无太多想法。

李洵被这群莺莺燕燕连哄带骗,好话歹话求了半天,倒起了一点显现本事的想法。

但他诗词水平马马虎虎,本来也确实懒得作诗,此刻美人在侧,软语相求,表现欲倒是被勾了起来。

脑子里属于上一世的记忆碎片闪现。

“罢罢罢!”

李洵大手一挥,故作豪迈。

“本王今日便附庸风雅一回,免得被你们这些小女子看扁了,拿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