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池鱼(4)(2 / 2)

左右侧过头跟霍元,史鼎窃窃私语,花边报子里的真实事件。

霍元一边听着,一边忍不住咧嘴偷笑,“周侍郎原来是真不举?我还以为瞎编的。”

“?”史鼎则懵逼在那吃瓜。

那些站在前列被花边新闻狠狠羞辱过的朝廷大员们,眼角余光瞥见李洵那副惫懒模样,又见他与帮凶霍元谈笑风生,直气得牙根痒痒,胸口发闷。

他们心里早已骂翻了天。

无耻之尤!朝廷败类!

定是这混账亲王和那南安郡王搞的鬼。

那些污秽不堪的报子毁我清誉。

陛下竟也纵容他如此胡闹。

明知始作俑者就在眼前谈笑风生,却无力撼动李洵的地位。

那种明知仇人是谁却无可奈何的憋屈感,能叫人呕血三升。

只能强行移开视线,眼观鼻,鼻观心,假装没看见。

眼不见心不烦。

北静郡王水溶,目不斜视,对于身旁李洵等人的小动作不屑一顾。

但对于李洵他早就看不惯了。

上次在江南金陵,这混账亲王就从甄家硬生生撬走了三百万两银子!

那里面可也有甄家历年孝敬他北静王府的一份。

李洵用下作的手段,逼迫的他们这群勋贵旧臣人人自危。

想来要尽早想一些自保的法子了。

四王八公同气连枝,一脉相连,本应共同进退。

可如今被李洵这般分化打击,各个击破,人心渐散,长此以往,恐怕真要被彻底打散收拾干净了。

水溶心中忧虑,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完美的谦谦君子风度,绝不轻易表露丝毫。

镇国公牛继宗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李洵的嚣张,水溶的表里不一尽收眼底。

作为两朝老臣,牛继宗深知平衡之道。

对龙椅上的永熙帝,他表现得忠心耿耿。

对退居幕后的太上皇旧臣他也维持着应有的礼敬。

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留有余地。

此至于借贷记账法,于国或许有利,于勋贵且行且看吧。

龙椅上的永熙帝,看着弟弟李洵那副混不吝的样子,心中实则畅快无比。

这混小子,虽然行事方法荒唐,但效果出奇得好。

这恶人,由李洵来做,最合适不过。

自己身为帝王,需要保持雍容大度,垂拱而治的仁君形象。

有些脏活累活,正好让这个无法无天的弟弟去干。

永熙帝轻轻咳嗽一声,殿内百官轻声议论声顿时安静下来,“公正”道:

“前番所议,推行借贷记账法一事。

经六部九卿合议,百官奏对投票结果来看,朕也综合考量,觉此法虽有争议,然于清账目、杜绝贪墨或有裨益。

今支持推行者,票数已远超反对。朕决意准予推行!”

此言一出,底下不少人神色各异。

永熙帝继续道:

“为新法稳妥计,不可操之过急。

着户部即刻选三四处钱粮事务繁杂,颇具代表性之县衙,先行试点推行。

待积累经验,观其成效后,再逐步扩广范围,最终推及天下各州府县。”

圣旨一下,此事算是尘埃落定。

支持者或被迫支持者心中稍安,至少不是立刻全面推行。

永熙帝宣布完,便不再多看众人反应,起身拂袖,在内侍的高声退朝中,离开了宝座。

只是在转身的刹那,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李洵则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拍了拍身旁霍元的肩膀:“走了走了,站得本王腿都酸了!改天寻你解解闷。”

史鼎:“??”貌似王爷才来一盏茶的时间,他拉个屎都不止这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