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合酥(1 / 2)

吕布看完,眉头紧锁,抬头看向使者,语气中带着不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陛下既召我等勤王,为何不让我率部直入长安,拱卫京师,反而要我去那河东?”

使者似乎料到有此一问,从容答道:

“回温侯,陛下深谋远虑,自有安排。河东乃并州门户,直面袁绍兵锋,位置至关重要,非温侯此等猛将不能镇守。”

“至于长安事宜,天使杨侍中自有圣意垂训,温侯若有意面圣陈情,待抵达河东安顿后,或可上表请示天使。”

吕布闻言,冷哼一声,将诏书递给陈宫:“公台,你看这……”

陈宫仔细阅读诏书,眼中精光连闪,大脑飞速权衡利弊。片刻后,他凑近吕布,压低声音道:“奉先,此事或许可行!”

“可行?”吕布不解。

陈宫分析道:

“其一,曹操势大,兖州难定,短期内我军难以扭转颓势,僵持下去,恐有覆灭之危。陛下此诏,恰是给了我军一个体面撤出、保存实力的台阶。”

“其二,河东郡虽为边郡,然土地肥沃,人口殷实,远比在兖州与曹操拼消耗要强。\"

“其三,张扬与将军有旧,此人性格敦厚,必能妥善接应,将军在河东立足,可得其助益。\"

“其四,诏书中明言调刘备入朝,刘备若离徐州,曹操东面压力骤减,但其与袁绍矛盾必将凸显,我等在河东,正可隔岸观火,待时而动。”

“眼下之势,硬拼兖州,胜算渺茫;暂避锋芒,北据河东,拥兵自重,静观天下之变,方为上策!至于长安来日方长,待将军在河东根基稳固,兵强马壮之时,再寻机觐见陛下,亦不为迟。”

吕布听着陈宫的分析,虽然心中对不能立刻进入权力中心长安感到些许失落和不甘,但也明白这是目前最现实的选择。

投靠张扬这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之前从袁绍那出来就是先投奔的张邈再投奔的张扬,从袁术到袁绍,再到张扬,可以说是把关东诸侯投奔了个遍。

他深知军中粮草将尽,士卒疲惫,再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良久,他重重叹了口气,无奈道:“罢了!就依公台之言!这兖州……暂且让给曹阿瞒!”

他转向使者,脸色恢复了往日的几分傲然:“回去告诉曹孟德,也禀明天使!本侯遵陛下诏令,即日罢兵,北上河东!他那颗脑袋暂且存在他脖子上!”

使者见吕布应允,心中大石落地,不卑不亢躬身道:

“温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在下定如实禀报!预祝温侯在河东再建不世之功!”

使者退下后,吕布望着帐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这一次,他又要踏上迁徙之路,但与前几次的狼狈逃窜不同,这一次,他手持天子诏书,是奉旨转进。

只是不知道天子何来如此强大的军势,居然能够平定内乱。

“传令各营!”吕布深吸一口气,下令道,“收拾行装,准备拔营!我们去河东,找我那好兄弟张杨!”

……

数日后,吕布大军依约北撤,兖州战事暂告平息。曹操顺利夺回濮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治所。

为表庆贺,更为了迎接天子使者,曹操设下宴席,款待风尘仆仆赶来的鸿胪丞杨修。

宴席之上,杨修手持天子旌节,代表刘协坐于客席首位,举止从容,言辞得体,既保持了天使的威仪,又不失士族名门的风度。

席间,谈及此次说服吕布退兵之事,杨修举杯对曹操道:

“曹兖州此番遣使,深入虎穴,说动吕布罢兵北去,兵不血刃而解兖州之围,实乃大功一件。陛下闻之,亦深感欣慰。”

曹操谦逊一笑:“杨鸿胪过誉了。此乃陛下天威浩荡,诏令所至,逆贼丧胆。操不过顺势而为,岂敢居功?只是那吕布性情桀骜反复,此番竟能如此顺利听从诏令,倒也出乎操之预料。”

杨修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确实。吕布此人,轻狡无信,绝非易与之辈。却不知曹兖州麾下,是哪位贤才,竟有如此胆略与口才,能说动此獠?”

曹操闻言,侧身示意坐在下首的一位面容刚毅、目光沉静的文士,介绍道:

“此乃我帐下从事,满宠满伯宁。伯宁胆识过人,临危不惧,此次全赖他深入吕营,陈说利害,方有此果。”

满宠起身,对杨修拱手行礼,态度不卑不亢:“宠奉曹公之命,幸不辱命。皆赖陛下洪福,曹公威德,非宠一人之功。”

杨修打量了满宠几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原来是满伯宁先生,果然气度不凡,名不虚传。曹兖州麾下,真是人才济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