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63章 暖厂试味集众智

第163章 暖厂试味集众智(2 / 2)

她将笔记本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着其中的一条记录,郑重地对在座的各位领导说道:“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和各位领导商量一下。在试营业的这一周时间里,我们每天只限量推出五种不同的糕点,而且这些糕点都是免费提供给顾客品尝的,我们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顾客能够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林小满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等到12月7号正式开业那天,正好是大雪节气。老黄历上有一句话叫做‘积雪浮云端,至此而雪盛矣’,大雪节气意味着降雪量增多,而雪在传统文化中又象征着祥瑞和丰收。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开业,也是希望能够借着这个好兆头,让我们的糕点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大雪开业,这日子选得吉利!”王厂长一拍桌子,搪瓷缸子在桌上震得跳了跳,“就这么定了!试营业期间,厂里的宣传队帮你吆喝,调查问卷由工会负责收发,保证把大伙儿的心里话都掏出来。”

散会时,太阳已经爬过了厂房的屋脊,透过玻璃窗在地上投下亮堂堂的光斑。林小满正指挥着工人们往竹筐里分装糕点,每个油纸包里都裹着四块不同的样品:一块海苔肉松饼干,一块椰蓉曲奇,一块草莓小贝,还有一块芝麻酥,旁边压着张油印的调查问卷,上面印着三个黑体字的问题:

1.最合口味的糕点是哪种?

2.觉得甜咸度需要调整吗?

3.希望新增什么口味或样式?

“领福利喽!”张大姐的大嗓门在塑料厂的走廊里回荡,像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水面。各车间的工人们排着队往糕点厂走,棉帽上沾着的霜花在进门的瞬间就化成了水珠。二车间的老郑头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接过油纸包,打开一闻就眯起了眼,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这芝麻香,跟我娘当年在土灶上烤的一个味儿!就是能不能加把核桃碎?我那小孙子在县城上学,每次回来都念叨想吃带果仁的,说比供销社卖的硬糖强。”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核桃,“你看,这是前儿上山摘的,刚砸好,要是用得上,我明儿再带点来。”

“我要提个意见!”三车间的姑娘们凑在一起,领头的小凤举着问卷喊,她的辫子上还系着去年的红绸带,“那草莓小贝太酸啦!岛上的野草莓本来就带点涩,要不加点蜂蜜?咱后山的养蜂人刚摇了新蜜,又甜又润,肯定好吃。对了,能不能做成小个的?现在这size太大,上班揣兜里不方便,小点能一口一个,多省事。”旁边的姑娘们跟着点头,有人还掏出个空火柴盒:“就做这么大!正好能塞进饭盒缝里。”

男工们大多围着咸口糕点讨论,唾沫星子在热气里飞。“海苔饼干要是做成夹心的就好了,”年轻的车床工小李咬着饼干说,他的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中间抹点猪油渣酱,香得能多吃两碗饭!我爹当年在渔船上,就用猪油渣拌米饭,说比红烧肉还顶饿。”旁边烧锅炉的老王头立刻接话:“不如加鱼松!咱厂后面的水产站,张师傅晒的鱼松能香一条街,混进去比肉松还鲜!上次我给孙子带了点,他拌粥吃能多喝一碗。”

女工们则更关注样式和包装。“礼盒上的花纹能不能加些贝壳?”负责包装塑料瓶的巧云指着“渔歌唱晚”款礼盒说,她的指甲缝里还沾着点塑料碎屑,“昨儿我闺女捡了个带花纹的贝壳,拓在纸上可好看了,印在盒子上,一看就是咱海岛的东西。还有那糖花,能不能捏点小渔船?比牡丹更合咱这儿的景。”她说着从兜里掏出张贝壳拓片,上面的纹路像幅抽象的画。

食堂的大师傅老刘也挤了过来,手里还拎着个装着咸菜的搪瓷盆:“我提个实在的,能不能做款咸口的发糕?早上热馒头太费火,发糕切一块就能吃,配着咱腌的萝卜干,顶饱又舒坦。要是能加把虾米,那味儿绝了!我估摸着,光食堂一天就能订二十斤。”他说着拍了拍腰间的围裙,上面沾着的面粉簌簌往下掉。

林小满蹲在煤炉边,把收集到的问卷一张张理好。火苗映在纸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希望有豆沙馅的,我家老婆子爱吃”“肉松再多放些,孩子长身体”“能不能做不带糖的,给车间的老顾头吃,他有糖尿病”“要做个大的‘团圆糕’,过年全家分着吃,比买蛋糕票省事”“包装纸能不能用红的?白花花的看着不吉利,过年送礼得喜庆点”……

“林厂长,你看这个!”赵铁柱拿着一张问卷跑过来,粗布手套上沾着面粉,问卷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渔船,船帆上还写着个“福”字,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把糕做成船的样子,出海带着方便,不怕压碎。”他挠着头笑:“这是码头搬运队老王头画的,他说渔民出海不爱带碎糕点,要整块的,抗饿!昨儿他特意等在厂门口,非让我把这‘设计图’带给你。”

林小满把这张问卷单独放好,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暖了一下。她原以为试吃只是简单调调口味,没想到工人们还藏着这么多巧心思——有惦记家里孩子的,有想着出海渔民的,有念着患病工友的,还有盼着过年团圆的。每一条意见都带着烟火气,比任何设计图都实在,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等着在糕坊里生根发芽。

试营业的日子就这样在收集意见中一天天过去。每天清晨,厂房里的灯都亮得格外早,林小满带着工人们按问卷上的建议调整配方:往椰蓉曲奇里多加了一钱糖,海苔饼干里混进了虾皮粉,草莓小贝的馅料里掺了本地蜂蜜,还新做了款“核桃芝麻酥”,特意烤得扎实,方便渔民携带。王桂香的糖艺也添了新花样,除了牡丹月季,还捏出了小渔船、贝壳和海豚,摆在礼盒里,像片缩微的海岛。

12月6号傍晚,最后一块玻璃柜台被安装好。张师傅踩着梯子,用抹布把柜台擦得锃亮,能照见人影。工人们站在店铺里,看着柜台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糕点——新增的“蟹黄饽饽”堆成小山,改良后的“海岛酥片”撒着芝麻,还有按火柴盒大小做的迷你草莓小贝——忽然觉得这七天过得飞快。张大姐数着收回的三百多张问卷,笑着说:“光‘希望加果仁’这条就有八十多人提,咱这‘海岛酥片’算是定了主打款了!还有人提想做‘鱼松发糕’,食堂已经订了三十斤,明天开业就能上。”

林小满静静地坐在窗前,目光投向远方逐渐黯淡的天空。远处的海面在微弱的光线下,宛如一块洒满了细碎银片的黑色绸缎,微微泛起波光。

明天,便是12月7日,大雪节气。尽管这座海岛很少下雪,但林小满似乎能够想象到那漫天飞雪纷纷扬扬地洒落,覆盖在“海晏糕坊”的牌匾上,给这个小小的糕坊增添一抹洁白与宁静。

老辈人常说:“至此而雪盛矣。”这句话在林小满的心中回荡,让她对大雪节气充满了期待。虽然这里的冬天并不寒冷,也难以见到真正的大雪纷飞,但她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瑞雪兆丰年的美好寓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小满的思绪渐渐飘远,她仿佛看到那纷纷扬扬的雪花,轻轻地落在糕坊的屋顶、窗台和招牌上,将一切都装点得银装素裹。糕坊里弥漫着浓郁的糕香,那是她亲手制作的糕点散发出的诱人香气,与瑞雪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轻轻地拂过她的心田。

“明天就要开业啦!”她满脸笑容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正在忙碌的工人们,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大家一定要把最亮的灯都点起来哦!让整个岛上的人们都能看到我们糕坊的光芒!”

她的话语仿佛是一道明亮的阳光,穿透了糕坊内略显昏暗的空间,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工人们听到她的话,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来,脸上也都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神情。

“好嘞,老板娘!”一个年轻的工人高声回应道,“我们一定会把糕坊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让大家一看到就忍不住走进来!”

“对呀,”另一个工人附和道,“咱们的糕坊可是岛上最好吃的,再加上这么漂亮的灯光,肯定能吸引很多客人!”

她看着工人们充满干劲的样子,心中更加坚定了对糕坊未来的信心。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小小的糕坊一定能够在岛上大放异彩,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