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孩子,真懂事。”张大爷看着他们笑,“想当年我儿子像他们这么大,还在泥里打滚呢。”林小满给孩子们夹了块咸菜:“别惯着,厂里的饭虽简单,吃饱了有力气干活。”王晓月接话:“嫂子说得是,等这批货交了,让厂长请咱们吃海蛎子饺子!”
下午刚上班,公社农机站的老李就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捆着条新的传动带。“小满,听说你们急用,我特意骑车送来的。”老李抹着汗说。林小满赶紧递上凉茶:“太谢谢了,不然真要耽误工期。”王晓月已经挽起袖子:“我跟张大爷一起换,保证半个钟头搞定。”
张大爷拆机器,王晓月递扳手,两人配合得默契。阿泽蹲在旁边看,眼睛盯着转动的齿轮:“王阿姨,这齿轮转一圈,能带动几个浮漂?”王晓月笑着说:“等你学好算术,自己算出来告诉我。”阿泽立刻掏出练习本,在上面画齿轮,嘴里念叨着“一圈三个齿”。
传动带换好后,机器重新“哐当哐当”转起来,比之前更有力气。李嫂站在传送带旁,把成型的浮漂捡起来放进竹筐,速度快得像在跳舞。“还是机器厉害,”她笑着说,“我这手再快,也赶不上它转圈圈。”
傍晚收工时,王晓月拿着账本核产量:“今天刷了两百个浮漂,穿了一百五十串绳子,超额完成任务!”厂长正好进来,听见这话拍手:“好样的!等这批货交了,给每人发两尺布票,让你们做新衣服。”车间里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宛宛也跟着拍手,虽然不知道布票是啥,却觉得很热闹。
锁门时,王晓月把攒的塑料边角料装进布袋:“阿泽,明天带把剪刀来,咱们开始编绳子。”阿泽点头,怀里抱着他的竹篮底子,已经编得像模像样。宛宛则抱着王晓月的搪瓷缸,里面的野菊还新鲜,她说要带回家插进砗磲壳里。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阿泽说:“妈,王阿姨教我认齿轮了,她说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就像算术里的倍数。”宛宛接话:“我也会!我会数浮漂,一、二、三……”林小满牵着他们的手,听着远处的海浪声,觉得车间里的机器声、工友们的笑声,比任何曲子都好听。
晚饭时,阿泽把竹篮底子编完了,像个小小的船。他说要送给王晓月,让她放工具。宛宛则用塑料边角料拼了个小人,说是“王阿姨在刷浮漂”。林小满看着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忽然觉得,这塑料厂不仅生产浮漂,还生产着温暖和希望,像秋日的阳光,落在每个人的心上。
夜里,林小满给孩子们掖被角,见阿泽的练习本上画满了机器零件,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数字。宛宛的枕边放着那个塑料小人,小手还攥着片野菊花瓣。窗外的海风带着塑料厂的机器余温,轻轻吹着,像在说:明天又是个好日子,有活干,有笑闹,还有孩子们慢慢长大的模样。
第二天一早,阿泽果然带着剪刀来了,王晓月已经把塑料边角料剪成了细条。“咱们先编麻花绳,”她教阿泽,“三根一组,像编辫子一样。”阿泽学得快,不一会儿就编出一小段,像条绿色的小蛇。宛宛也拿了三根细条,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
李嫂见了,也凑过来编:“我年轻时编过草帽,这个难不倒我。”她的手指翻飞,很快编出一段平整的绳子,“这绳子结实,能给孩子们跳房子,还能捆海菜。”林小满笑着说:“等编多了,给厂里的窗户绑窗帘,省得买绳子。”
车间里,机器声、编绳声、说笑声混在一起,像首热闹的歌。张大爷调试机器时,会哼两句老调子;李嫂编绳时,会讲村里的家常;王晓月核账时,会教阿泽认数字。宛宛则在人群中穿梭,把编好的小段绳子送给大家,说是“奖品”。
中午吃饭时,王晓月从家里带了腌萝卜,分给大家:“我妈腌的,比咸菜爽口。”林小满给她夹了块玉米饼:“总让你带吃的,下次我给你带海菜包子。”阿泽正啃饼子,忽然说:“王阿姨,我算出齿轮倍数了,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三圈!”王晓月眼睛一亮:“真棒,晚上给你带颗水果糖。”
这样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交货的前一天。车间里的浮漂堆成了小山,一串串绳子像绿色的项链,挂在竹架上。厂长带着供销社的人来验货,拿起一串浮漂掂量:“不错,够结实,海水泡三年没问题。”林小满笑着说:“都是大家用心做的,错不了。”
供销社的人签完字,厂长宣布:“明天放假一天,大家好好歇着,后天领工钱和布票!”车间里又是一阵欢呼,李嫂已经开始盘算:“两尺布票够做个袖套,剩下的给我家小柱子做个小口袋。”王晓月说:“我要做条新头巾,天凉了正好用。”
收工时,王晓月把编好的塑料绳卷成一卷,足有胳膊粗:“阿泽,这绳子归你了,明天带着小伙伴去晒谷场跳房子。”阿泽接过来,像抱着宝贝:“谢谢王阿姨!”宛宛则收到了王晓月给的野菊花,这次是粉色的,她说比黄色的好看。
回家的路上,阿泽扛着塑料绳,宛宛举着野菊花,林小满手里拎着工具包,里面装着明天歇工要洗的工作服。海风吹着,带着收获的味道,阿泽说:“妈,明天能去赶海吗?我想捡点贝壳给王阿姨。”林小满点头:“当然能,让你王阿姨也尝尝咱们海岛的鲜。”
夜里,砗磲壳里又多了新东西:阿泽编的竹篮底子、宛宛拼的塑料小人、王晓月送的野菊花。阿泽说要给这些宝贝编个竹盖子,像工厂的仓库一样。宛宛则说要画张画,上面有妈妈、哥哥、王阿姨,还有转个不停的机器。林小满看着他们,觉得这塑料厂的日子,就像机器上的齿轮,一环扣一环,转得踏实,转得温暖,转得满是盼头。
工地上暂时歇工。林小满决定带着孩子们去赶海,让他们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孩子们兴奋地跟着林小满来到海边,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沙滩上奔跑嬉戏。阿泽眼睛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带花纹的贝壳,他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开心地对林小满说:“妈妈,这个贝壳好漂亮啊,我要把它送给王晓月当笔洗。”林小满微笑着点头,夸赞阿泽真有创意。
另一边,宛宛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她在浅水区发现了一只小螃蟹,正快速地横行着。宛宛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小螃蟹抓住了。她把小螃蟹装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然后得意地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我抓到了一只小螃蟹,我要带回去给王阿姨看看,这可是我们海岛的‘小机器’呢!”
阳光洒在沙滩上,金黄的细沙闪烁着光芒,仿佛给这片海滩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海风吹拂着孩子们的笑声,那笑声如同银铃一般清脆悦耳,在空气中回荡。远处,塑料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像是在向他们招手,似乎在说:“歇够了,明天继续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