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20章 海岛共赴落潮赶海

第120章 海岛共赴落潮赶海(1 / 2)

在秋意渐浓的海岛上,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宛如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村庄。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上,挂着的大喇叭突然发出一阵“滋滋”的响声,仿佛是被晨雾唤醒的精灵。

紧接着,村长那带有浓重口音的吆喝声穿透了这层薄雾,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海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清晰而响亮:“乡亲们听着啊!今儿个退大潮啦,这可是赶海的好时候哟!大家都赶紧把家什收拾收拾,到海边集合喽——”

这声音在宁静的海岛上传播开来,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村民们纷纷从自家的屋子里走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忙碌地收拾起赶海所需的工具和器具。一时间,村庄里充满了热闹的声响,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欢快的晨曲。

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海岛像是被按了启动键。林小满家的烟囱率先冒出了青烟,她正站在灶台前,往大铁锅里添着玉米面。铁锅“滋滋”地响,混着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倒像是在应和着喇叭里的余音。阿泽趴在门框上,手里转着个捡来的贝壳,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海边的方向,听见动静,猛地回头:“妈,真能去赶海?”

“可不咋地。”林小满用锅铲搅了搅锅里的糊糊,腾出手来拍了拍围裙上的面灰,“赶紧把碗摆好,吃完了就去拿家伙。”她说话的工夫,宛宛从里屋颠颠地跑出来,小辫梢还沾着点炕席的碎屑,奶声奶气地喊:“妈妈,要挖螃蟹!”

“知道啦。”林小满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指尖触到一片温热——这丫头准是又在炕头赖了半天。她把玉米糊糊盛进粗瓷碗,又从灶台上的竹篮里拿了两个红薯,“多吃点,不然等会儿跑不动,可捡不着好东西。”

阿泽三口两口扒完碗里的糊糊,筷子一撂就往院子跑,木屐踩在石板上“噔噔”响。“我去拿小铲子!”他的声音从柴房里传出来,接着是一阵翻箱倒柜的动静,最后拎着个豁了口的铁铲和竹筐跑出来,筐沿还缠着去年捡的海草。宛宛也学着哥哥的样子,攥着个小铁勺跟在后面,小短腿在门槛上绊了一下,被林小满眼疾手快地扶住。

“慢着点。”林小满替她理了理歪掉的衣领,又找出家里的大竹篓和粗布袋子,“阿泽,把你爹留下的那双胶鞋穿上,滩涂滑。”阿泽“哎”了一声,蹲在地上穿鞋,胶鞋上的泥渍还是上次赶海留下的,硬邦邦地结在鞋帮上。

等他们走到海边时,沙滩上早已像开了锅。退潮后的滩涂湿漉漉的,泛着水光,远远望去像块被打翻的墨玉,又被太阳镀上了层碎金。近处的水洼里,小鱼苗“倏”地蹿过去,搅起一圈圈涟漪;小螃蟹在泥地上横冲直撞,留下密密麻麻的小沙球,像撒了一地的珍珠。

“小满来啦!”张大姐正蹲在地上,给她儿子小柱子系鞋带。小柱子的裤脚卷得老高,露出的小腿上沾着泥点,手里的小网兜已经罩住了两条小鱼,正兴奋地喊“娘你看”。张大姐抬头时,林小满才发现她的鬓角沾着片海菜,忍不住笑:“大姐,你这是刚从海里捞上来?”

“可不咋地,”张大姐也笑,用手背抹了把脸,海菜倒是没掉,反倒蹭了道灰,“你家阿泽眼尖,等会儿准能捡着好贝壳。”她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礁石区,“那边退出来不少,我刚才瞅见有海螺,带花纹的那种。”

阿泽一听“海螺”,眼睛立刻亮了,拉着小伙伴就往礁石区跑。林小满赶紧喊住他:“慢点跑!礁石滑!”阿泽头也不回地应着“知道啦”,身影很快消失在礁石后面。宛宛也不甘示弱,挣脱林小满的手,迈着小短腿往最近的水洼跑,嘴里喊着“挖螃蟹”,小铁勺在泥地上“哐当哐当”敲着。

林小满无奈地摇摇头,把竹篓往地上一放,挽起袖子开始干活。她的手指刚插进湿软的泥里,就触到了蛤蜊壳的尖角,顺着往下一挖,一串灰扑扑的蛤蜊就被带了出来,壳上还挂着湿漉漉的海草。她把蛤蜊扔进竹篓,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给这热闹的海边伴奏。

不远处,几个中年汉子正光着脚在泥地里挖蛏子。他们的脚深深陷进泥里,每拔出来一次都带着“咕叽”的声响。其中一个汉子弯腰在泥地上戳了个洞,往里面撒了点盐,没一会儿,一只肥硕的蛏子就“噗”地冒了出来,引得周围人一阵笑:“老李,你这招够绝啊!”

老李咧着嘴笑,露出两排黄牙,手里的蛏子已经串了一串:“这算啥,等会儿让你们看看啥叫大丰收。”他说话时,脚底下没留神,踩进个深水洼,溅了旁边人一身泥,惹得那人笑着回敬:“你小子,故意的吧!”

林小满正捡着海菜,忽然听见宛宛的尖叫,赶紧抬头看。只见小姑娘蹲在水洼边,手里举着个巴掌大的梭子蟹,螃蟹的大钳子正张牙舞爪,吓得她不敢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偏要嘴硬:“我、我不怕它!”

林小满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捏住螃蟹的背,把它从宛宛手里拿下来。螃蟹的钳子还在“咔嚓”作响,她笑着说:“咱们宛宛真勇敢,都敢抓这么大的螃蟹了。”说着,把螃蟹放进竹篓,又在篓口盖了块湿布,“这可是好东西,晚上给你做香辣蟹吃。”

宛宛一听有好吃的,立刻破涕为笑,小手指着水洼里的小鱼:“妈妈,抓那个!”林小满顺着她指的方向,伸手在水里一捞,几条银色的小鱼就在她掌心蹦跶,凉丝丝的,带着海水的腥气。她把小鱼放进宛宛的小网兜,看着小姑娘举着网兜跑向别处,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谣。

“小满,这边!”村长扛着个大铁耙,站在礁石区喊她。林小满拎着竹篓走过去,才发现礁石缝里藏着不少宝贝:海螺吸附在黑色的礁石上,壳上的花纹像画上去的波浪;海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壳上沾着翠绿的海草;还有些小章鱼躲在石缝里,一有动静就缩成个小球,滑溜溜的。

“阿泽呢?”林小满四处张望。村长往一块大礁石后面一指:“跟那几个小子抠海螺呢,说要找能吹响的。”林小满走过去,果然看见阿泽正踮着脚,使劲够礁石顶上的一只海螺。那海螺的壳又大又亮,螺旋纹像一圈圈涟漪,看着就稀罕。

“够不着吧?”林小满笑着走过去,举起铁锨轻轻一撬,海螺就“啵”地掉了下来。阿泽赶紧伸手接住,宝贝似的捧在手里,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这个肯定能吹响!”他把海螺往嘴边送,憋了半天,还真吹出个“呜呜”的声音,虽然不太响亮,却足够让他欢呼雀跃。

旁边的几个孩子也跟着起哄,纷纷拿出自己捡的海螺往嘴里放,一时间,礁石区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呜呜”声,像一群海鸟在歌唱。宛宛也跑过来,举着自己的小海螺要吹,可惜力气太小,吹了半天也没出声,急得小脸通红。

林小满笑着帮她把海螺摆正,又托着她的小手使劲一吹,“呜——”这次的声音格外响亮,吓得旁边石缝里的小章鱼赶紧缩了回去。宛宛顿时笑开了花,拍手说:“我也会了!我也会了!”

正热闹着,厂长带着几个工人扛着工具走过来。他们直奔一块大礁石,合力把礁石挪开,底下顿时露出一片黑压压的蛤蜊,个个都有巴掌大。“好家伙!”厂长一拍大腿,“这下发财了!”他转头对林小满说:“小满,等会儿分你几个,给孩子们炖汤喝,补补身子。”

“那敢情好,谢谢厂长。”林小满笑着道谢,又对阿泽说,“把你那个最好看的海螺给厂长家小柱子送去,知道吗?”阿泽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个花纹最漂亮的海螺,小心翼翼地用海草包好,跑着送给了不远处的小柱子。

太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爬上了天空,越升越高。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沙滩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老人们悠闲地坐在礁石的阴影里,他们的身影被阳光拉得长长的。

这些老人们动作缓慢而优雅,他们轻轻地捡起散落在沙滩上的海菜。翠绿的海菜在他们手中显得格外鲜嫩,仿佛还带着大海的气息。他们将海菜小心翼翼地堆放在篮子里,篮子里的海菜就像装满了一篮春天,绿意盎然。

老人们一边捡着海菜,一边愉快地聊着家常。他们的话题都是些家长里短,充满了生活的琐碎和温暖。

“你家那口子最近出海顺利不?”一位老人关心地问道。

“还行,昨天打了不少鱼,够换点粮食了。”另一位老人笑着回答。

“我家孙子最近不爱吃饭,愁人……”有一位老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这些简单的对话,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暖。老人们的声音在海风中飘荡,与海浪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中年妇女们则聚在一起,比赛谁捡的蛤蜊多。李嫂的竹篓已经快满了,她还在不停地往里面塞,嘴里念叨着:“我家那小子就爱吃这个,得多捡点。”旁边的王婶不服气:“你那算啥,我这海蛎子才鲜呢,晚上蒸着吃,保管你家小子流口水。”

孩子们最是快活。他们有的追逐着退潮时没来得及游走的小鱼,有的比赛谁捡的贝壳更漂亮,还有的在沙滩上挖沙子城堡,忙得不亦乐乎。阿泽和几个男孩比赛谁的海螺吹得响,“呜呜”的声音此起彼伏;宛宛则和几个小姑娘围在一起,用贝壳串项链,虽然串得歪歪扭扭,却个个都笑得像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