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溯源符不被伪造,贸易司还建立了“溯源符管理系统”——符纸由鲁班仙的器工坊独家制作,每制作一张,都会在系统中录入编码与对应商品信息;符纸发放时,需由贸易司工作人员现场贴在商品上,并扫描激活,未激活的符纸无法显示溯源信息;若发现伪造符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记录伪造者的信息。
首批10万张灵脉溯源符制作完成后,贸易司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天庭与凡间枢纽,为所有待售商品贴符激活。天庭仙草园的仙匠们,在每一株仙草的包装上贴上溯源符;汴京城的瓷器工坊,在每一件瓷器底部贴上符纸;甚至连凡间的灵脉米,也在包装袋上贴了溯源符,扫描后能看到稻田的位置、灵脉露水的灌溉记录。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凡间百姓大多不熟悉仙术,不会用仙力扫描二维码,也看不懂影像中的仙术术语,溯源符的使用率很低。小钱得知后,立刻安排土地公在凡间枢纽开设“溯源符讲解点”,解决百姓的使用难题。
讲解点就设在凡间枢纽的入口处,摆着两张长桌,桌上放着贴有溯源符的样品商品(灵脉米、瓷器、仙草),还有一台用仙术改造的“扫码器”(凡人只需用手指触碰,就能激活扫码功能,无需仙力)。土地公带着两名熟悉溯源符的仙童,每天从辰时到申时,为百姓讲解如何使用。
“大家看,这个像小方块的就是溯源符,上面的花纹是防伪的,假的没有这个绿光。”土地公拿起一个贴有溯源符的瓷碗,用手指碰了碰扫码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瓷碗的溯源影像,“你们看,这是瓷器工坊的位置,这是烧制的过程,还有贸易司的检测报告,写着‘灵脉能量0%,普通青瓷,无染色’,说明这是正品普通瓷,不是假冒的灵脉瓷。”
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大妈疑惑地问:“土地公,我们看不懂上面的字咋办?”
“没关系!”仙童立刻补充,“我们把检测报告翻译成了凡间的大白话,还录了语音讲解,你们扫码后,点一下屏幕上的‘喇叭’图标,就能听到讲解了,比如‘这个商品是正品,没有造假,放心买’。”
为了让百姓更易接受,土地公还准备了“溯源符使用手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画着扫码步骤,比如“第一步:找到商品上的溯源符;第二步:用手指碰一下扫码器;第三步:看屏幕或听语音,确认商品信息”。手册免费发放,短短一天就发出去500多本。
讲解点开设半个月后,效果显着。凡间百姓从一开始的“不敢扫”“不会扫”,变成了“主动扫”——买灵脉米时,会先扫码看稻田的位置;买瓷器时,会扫码确认是否有染色;甚至有百姓带着之前买的商品来扫码,确认是否为正品。贸易司统计数据显示,灵脉溯源符的使用率已达到90%,其中凡间百姓的使用率从最初的20%提升到85%,神仙的使用率更是达到100%。
“现在买东西心里踏实多了!”一位经常来枢纽购物的凡间大叔,拿着扫码确认后的灵脉米,笑着说,“扫一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再也不怕被骗了。”
规则完善后,仙凡贸易的秩序愈发井然。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没有再发生一起假冒或欺诈案件,仙宝商城的订单量较之前增长了50%,其中团购预售订单增长了80%,不少商家还主动申请加入溯源体系,甚至有凡间其他州府的商户,前来咨询如何加入仙凡贸易,希望能使用预付款监管账户与溯源符。
夕阳下,小钱站在南天门枢纽的溯源符讲解点旁,看着土地公正在教一位老奶奶扫码,老奶奶学会后开心地笑着,手里拿着刚买的灵脉米。不远处,贸易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新到的仙草贴溯源符,神仙们扫码确认后,放心地付款下单,一派祥和有序的景象。
“规则的完善,从来不是终点。”小钱轻声对身边的王仙官说,“以后还会有新的贸易模式,新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公平、安全、透明’的原则,就一定能让仙凡贸易走得更远。”
王仙官点头赞同:“这次预付款监管与溯源体系的落地,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为其他次元的贸易提供了经验。说不定以后,跨次元贸易都能用上我们的规则。”
小钱望着远处的仙凡通道,眼神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两项规则的完善,只是仙凡贸易监管的一个里程碑。未来,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还需要不断优化机制,比如引入“商家信誉评级”,根据商家的履约情况、投诉率进行评级,高信誉商家可享受更低的托管费率;再比如扩展溯源符的功能,加入“售后反馈”模块,让买家能在溯源系统中评价商品,帮助其他消费者选择。
而这一切,都需要仙凡双方继续携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正如小钱常说的:“真正的贸易共赢,不仅需要便捷的通道与创新的模式,更需要坚实的规则作为保障。只有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到安全、公平,仙凡贸易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繁荣。”
随着夕阳渐渐落下,南天门枢纽的灯光陆续亮起,照亮了贴满灵脉溯源符的商品,也照亮了仙凡贸易的未来之路。预付款监管账户的资金在有序流转,溯源符的二维码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场规范、安全、透明的跨次元贸易,正在缓缓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