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边的滩涂上,已经有工匠开始清理场地了。他们挥舞着锄头,将蒿草连根拔起,虽然脚下的土地还很泥泞,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干劲。张衡拿着图纸,在地上用石灰画出地基的轮廓,嘴里不停地指挥着:“这边再挖深一尺,那边垫高半尺……”
王显则带着人去联系石灰商和石料商了,他一边走一边盘算着:“石灰得要最好的,不然改良不了土壤。石料要从渭水上游运过来,那里的石头坚硬……”
刘凯坐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核对着账本,时不时抬头看看忙碌的人群,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座工坊一定能按时建成。
夕阳西下,给渭水镀上了一层金色。李杰站在滩涂边,看着眼前这一派繁忙的景象,仿佛看到了未来工坊建成后的热闹场景:水动搅拌器不停地转动,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车车药皂被运走,送往边关,为将士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水汽的混合气息,这是属于新生的味道。他知道,扩建工坊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等着他去研发,更多的挑战等着他去克服,但他有信心,带着这些朴实的工匠们,一起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渐降临,工地上燃起了火把,火光摇曳,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眼中的憧憬。
孙老实带着徒弟们在临时工坊里忙到深夜,灶台上的铁锅还冒着热气,药皂的苦涩香气混着油脂的醇厚味道,在夜风中飘出很远。一个年轻徒弟打了个哈欠,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师父,咱们都熬了三锅了,歇会儿吧?”
孙老实用布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落在锅里正在凝固的皂基上,那琥珀色的皂体里还能看到细碎的药草颗粒。“歇啥?”他拿起木铲轻轻翻动,“李大人说了,这第一批发往边关的药皂,得咱们亲手盯着做。将士们在雪地里打仗,多一块好皂,就少受一份罪。”
旁边的石磨还在转,一个瘸腿铁匠正蹲在地上修补损坏的搅拌杆,火光映着他脸上的疤痕。他原是军中的铁匠,去年在战场上被流矢射穿了腿,退伍后只能靠打零工糊口。“老孙,”他扬了扬手里的铁钳,“明儿我给你们打几个新的搅拌桨,比这木杆结实十倍。”
孙老实咧嘴一笑:“那敢情好!有你这手艺,咱们的活计能快不少。”
远处的滩涂工地上,杂役们还在挑土垫地基。两个农夫模样的汉子抬着满满一筐石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里,筐绳勒得肩膀通红。“大哥,你说这工坊建成了,咱们能一直干下去不?”年轻些的汉子喘着气问,他原是关中遭了灾的农户,一路逃荒到长安,差点饿死在街头。
年长的汉子抹了把脸,泥水顺着皱纹往下淌:“肯定能!李大人给的工钱比种地多,还管饭。只要好好干,说不定将来还能把婆娘孩子接来。”
火把的光晕里,张衡正蹲在图纸旁,用树枝在地上演算着什么。他的官袍下摆沾满了泥点,铜框眼镜也蒙上了一层水汽,却浑然不觉。“水渠得再挖深三尺,”他喃喃自语,“这样冬天才不会冻住……”
王显提着食盒走过来,里面是刚从城里买来的胡饼和热汤。“张主事,歇会儿吃点东西吧。”他把一碗热汤递过去,“石灰商说明天就能送第一批货来,石料也联系好了,都是渭水上游的青石,坚硬得很。”
张衡接过汤碗,哈了口热气:“太好了!有了料,咱们就能开始夯地基了。”他喝了口热汤,忽然笑起来,“说起来,当初我还觉得这滩涂地不行,现在看来,李大人是真有远见。”
王显也点头:“可不是嘛。刚才我去看了引水渠的走向,正好能借着地势,让水流自己冲进蓄水池,省了多少力气。”
两人正说着,就见李杰提着一盏灯笼走了过来。他刚从城里回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他去工部借了些关于水力机械的古籍,想再完善一下水动搅拌器的图纸。“大家都还在忙?”他笑着问,灯笼的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李大人!”众人纷纷起身,脸上都露出恭敬的神色。
李杰摆了摆手:“不用多礼,都快歇歇吧。”他走到地基边,看着已经垫高半尺的土层,上面还留着夯锤的印记,“进展不错,比我预想的快。”
“都是托大人的福,”一个老杂役憨厚地笑,“跟着大人干活,心里踏实。”
李杰心里一暖,他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农科院的日子,也是这样一群人,为了培育新的作物品种,日夜守在试验田。原来无论在哪个时代,认真做事的人都是一样的可敬。
他从怀里掏出几张图纸,递给张衡:“这是我改的水动搅拌器图纸,加了个调速的齿轮,这样就能根据皂基的黏稠度调整转速了。”
张衡接过图纸,借着灯笼的光仔细看,越看越激动:“妙啊!这样就不怕搅得太急或者太慢了!大人,您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李杰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无数前人的智慧,在这个时代开出了新的花。
夜色渐深,渭水的水声在耳边潺潺作响,像一首温柔的歌。工地上的火把渐渐少了,只有几个值夜的工匠还守着篝火,火上架着的铁锅咕嘟咕嘟煮着什么,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是王显特意让人炖的羊肉汤,给大家驱驱寒。
孙老实的徒弟们已经睡下了,蜷缩在临时搭的草棚里,脸上还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孙老实坐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块刚做好的药皂,借着火光仔细看着。皂体光滑,药香浓郁,他仿佛能看到边关的士兵用它洗手时,脸上露出的笑容。
李杰站在渭水边,望着远处模糊的长安城轮廓。那里灯火璀璨,像一片落在地上的星空。他知道,那里有李世民的期待,有朝堂的博弈,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但他不害怕,因为他身后,有这样一群踏实肯干的人,有这片正在崛起的土地,有渭水不息的流淌。
火把的光映在水面上,碎成一片晃动的金红。李杰握紧了手里的图纸,指腹传来纸张的粗糙触感。他知道,明天一早,这里又会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夯锤会继续落下,石磨会继续转动,工匠们的号子会迎着朝阳响起。
这座建在滩涂上的工坊,会像一颗种子,在渭水的滋养下,慢慢生根、发芽,长出枝叶,最终庇护更多的人。而他带来的那些知识,那些技术,也会像水流一样,慢慢融入这个时代,让大唐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火光摇曳,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这条路或许泥泞,或许漫长,但只要一步步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李杰深吸一口气,转身往草棚走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