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传召的决断(1 / 2)

“备马!”李世民突然起身,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像一道惊雷划破平静的空气。他的动作太急,腰间的玉带没有系牢,扣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这寂静的偏殿里显得格外刺耳,惊得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撞到窗纸上发出“咚”的一声。

武媚娘连忙上前,弯腰想要捡起玉带,她的裙摆因为动作而散开,像一朵盛开的花。却被李世民拦住了,他的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力道不轻不重:“不用了。”他说道,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殿内,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眼神里带着一种临战前的凝重。

他走到殿门口,手搭在门框上,那门框是用沉香木做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他又回头对武媚娘说:“你刚才的话,朕记下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深意,让武媚娘心里一喜,像喝了蜜一样甜。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李世民这是要去找尉迟恭,重新部署玄武门的守卫了。

武媚娘躬身相送,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得恭敬,又不会让人觉得卑微。她看着李世民急匆匆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他的龙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像一片流动的云彩。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得意,一丝从容,还有一丝对未来的笃定。

等李世民的脚步声消失在宫道尽头,那脚步声由近及远,先是清晰的“踏踏”声,然后渐渐变得模糊,最后被远处传来的钟声淹没。武媚娘才直起身,慢慢走到梳妆台前。她对着铜镜理了理鬓发,镜中的女子眉眼弯弯,眼神明亮,哪里还有半分夜里的怯懦和刚才的慌乱?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李承乾啊李承乾,”她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像冬日的寒风,“你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她知道,李承乾的计划虽然周密,但只要玄武门的守卫被重新部署,他的阴谋就很难得逞。而纥干承基,就是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棋子,现在这个棋子很可能已经被李世民怀疑,这对李承乾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像釜底抽薪一样。

武媚娘拿起桌上的一支眉笔,那眉笔是用檀香木做的,笔尖蘸着用松烟墨和麝香制成的眉黛。她轻轻描绘着自己的眉毛,眉头微微蹙起,然后又慢慢舒展,动作从容而优雅,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她的心里却在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她要做的,不仅仅是破坏李承乾的计划,更要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筹码。

她放下眉笔,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窗户。清晨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格外清爽。窗外的宫道上,几个侍卫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巡逻,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发出“铿锵”的声响。远处的太液池波光粼粼,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岸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随风轻轻摇曳。

武媚娘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她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是关键,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差错。她需要时刻关注李世民的动向,了解他对纥干承基的调查结果,同时也要提防李承乾可能采取的反扑。

“晚晴,”武媚娘轻声呼唤,“去看看陛下那边有什么动静,回来告诉本宫。”

“是,娘娘。”晚晴应了一声,快步走出了偏殿。

武媚娘重新回到梳妆台前,拿起一面小巧的铜镜,仔细端详着自己的面容。镜中的女子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岁月的沉淀却让她多了一份成熟的韵味和从容的气度。她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一切阴谋诡计。

她知道,自己在后宫中步步为营,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但这还远远不够,她要的是更大的权力,足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足以在这波谲云诡的皇宫中站稳脚跟。而现在,就是她实现目标的最好机会。

与此同时,李世民已经骑着马来到了尉迟恭的府邸前。府邸的大门紧闭,门前的石狮子威武雄壮,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里。李世民翻身下马,侍卫连忙上前接过缰绳。

“去通报,就说朕来了。”李世民对门卫说道,语气威严。

门卫不敢怠慢,连忙跑进府中通报。没过多久,尉迟恭就急匆匆地跑了出来,身上还穿着铠甲,显然是刚刚正在处理军务。

“参见陛下!”尉迟恭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

“起来吧,”李世民说道,“朕有要事与你商议,进府再说。”

“是,陛下。”尉迟恭站起身,侧身请李世民进入府中。

两人走进府中的书房,书房里陈设简单,一张巨大的书桌摆在中央,上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大唐的疆域和重要的关隘。

“陛下,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吩咐?”尉迟恭问道,他能感觉到李世民的神色凝重,知道一定是发生了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端起侍女送来的茶,却没有喝,只是放在手中轻轻摩挲着。“尉迟恭,朕问你,你之前递上来的关于纥干承基和东宫往来的密报,可有进一步的消息?”

尉迟恭心中一凛,知道李世民果然是为了这件事而来。“回陛下,臣已经派人暗中调查,但纥干承基行事谨慎,并没有发现太多实质性的证据。不过,臣发现他最近和东宫的人接触得更加频繁了,而且每次见面都极为隐秘。”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哼,这个纥干承基,朕待他不薄,他竟然敢暗中勾结东宫,真是岂有此理!”

“陛下息怒,”尉迟恭说道,“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不如再观察一段时间?”

“不行,”李世民断然拒绝,“三日之后就是祭祖大典,朕不能冒任何风险。玄武门是入宫的必经之路,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决定,从今日起,玄武门的守卫由你亲自负责,纥干承基暂时调离,听候发落。你立刻带人接管玄武门,加强守卫,严密排查出入的人员,绝不能让任何可疑之人混入宫中。”

“臣遵旨!”尉迟恭恭敬地说道,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还有,”李世民补充道,“你要暗中调查纥干承基和东宫的关系,一旦找到确凿的证据,立刻向朕禀报。”

“是,陛下。”尉迟恭应道。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玄武门的位置上重重一点:“尉迟恭,这里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的能力。祭祖大典期间,绝不能出任何纰漏,否则,休怪朕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