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的新械坊坐落在司农寺后院的东侧,是李杰亲自设计督建的,专门用来研制和生产新的器械和产品。坊门是用粗壮的松木做的,上面挂着一块匾额,写着“新械坊”三个大字,是李世民亲笔题写的,笔力遒劲,透着一股皇家的威严。
走进坊内,机器轰鸣,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麻,一片繁忙的景象。十几个工匠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在操作车床,车床飞速转动,发出“嗡嗡”的声响,铁屑像雪花一样飞溅;有的在组装零件,手里拿着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动作麻利;还有的在记录数据,手里拿着纸笔,时不时抬头看看机器的运转情况。
李杰穿着一身青色的便服,袖口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沾了些许油污。他正在检查一台自动搅拌器,这自动搅拌器是他根据现代的搅拌原理设计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的铜制圆筒,里面装着特制的搅拌叶片,通过蒸汽机带动运转,用来搅拌皂基,效率比人工高十倍不止,还能保证搅拌均匀,大大提高了香皂的质量。
“李大人,您看这转速是不是有点快了?”一个工匠问道,他是负责操作自动搅拌器的王二,脸上沾着黑色的油污,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他围着自动搅拌器转了几圈,仔细观察着搅拌叶片的运转情况,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刚才好像有皂基溅出来了。”
李杰仔细看了看,搅拌叶片转动得确实有些快,皂基在圆筒里剧烈翻腾,边缘处有少量皂液溅到了筒壁上。他说道:“还行,再调慢一点点,别让皂基溅出来。”他一边说,一边伸手调整了一下机器上的一个铜制旋钮。旋钮是用黄铜做的,上面刻着清晰的刻度,从一到十,转动起来很顺畅,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
他将旋钮从“七”调到了“六”,自动搅拌器的转速明显慢了下来,皂基在圆筒里平稳地转动,不再有皂液溅出。李杰满意地点点头,他看着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心里很是欣慰。这是他来到大唐后,推动的又一项技术革新,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也能为大唐的手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想起自己穿越前在农科院的日子,每天和各种仪器打交道,没想到来到大唐,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他是司农寺的门房老张的儿子,名叫小柱子,负责在坊内传递消息。他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边跑一边喊:“李大人,李大人,外面有个香露坊的人说要见您,说是送新做的胡椒香皂来了。”
李杰心里一动,他知道香露坊的香皂做得好,武媚娘之前也送过他几次,但这个时候送来,有点蹊跷。现在离祭祖大典只有三天了,东宫那边蠢蠢欲动,局势紧张,武媚娘这个时候送香皂,绝不仅仅是送香皂那么简单。他想起了之前武媚娘送的那支胡椒木簪,里面藏着关于硫磺车的密信,心里隐隐觉得,这香皂里可能也藏着什么秘密。
“让他进来吧。”李杰说道,不动声色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将挽起的袖口放了下来,遮住了小臂上的油污。他不想让外人看出自己刚才在干活,保持着司农寺官员的体面。
很快,石头抱着皂盒走了进来。他第一次来到新械坊,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那些飞速运转的机器,嘴巴微微张开,差点忘了自己的来意。直到看到李杰,才回过神来,连忙躬身行礼:“小人参见李大人。”
“起来吧,什么事?”李杰问道,目光落在他怀里的皂盒上,这皂盒看起来和香露坊普通的皂盒没什么两样,但他知道,里面一定另有乾坤。
“回李大人,媚娘娘娘让小的送新做的胡椒香皂来,说是加了特殊香料,让您尝尝鲜。”石头一边说,一边将皂盒呈上,他的眼神不经意地朝四周看了看,看到周围有不少工匠在忙碌,便没有多说,只是用眼神示意李杰单独看。这是武媚娘特意嘱咐他的,若是人多,就用眼神示意,不要说多余的话。
李杰接过皂盒,指尖触到盒底,感觉到了一丝异样。盒底的木质似乎比其他地方要薄一些,而且边缘处有一道极细的缝隙,不仔细摸根本发现不了。他心里了然,这盒底一定有夹层,和上次的胡椒木簪一样,是藏密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