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264章 蜂蜡与木模的接力

第264章 蜂蜡与木模的接力(2 / 2)

老木匠看着那些整齐划一的模具,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困扰了这么久的难题,被李大人用这么简单巧妙的方法就解决了。他走到李杰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腰弯得像一张弓,久久没有直起来:“李大人,您真是太有智慧了!我做了一辈子木匠,从没见过这么巧妙的法子,真是服了您了!您这法子不仅省力,还做得这么好,真是神了!”

李杰笑着说:“王师傅,这没什么,只是换了一种思路而已。时代在进步,咱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跟着进步,不能总守着老一套,这样才能跟上趟,不被淘汰。”

工坊里的工匠们也都对李杰更加敬佩了。他们觉得李大人就像有魔法一样,总能想出各种新奇的法子解决难题。从流水线到《工坊三字经》,再到现在的模具革命,每一次革新都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皂坊这片土地,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工坊的窗户,给那些整齐排列的模具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工匠们收拾好工具,准备下班,脸上都带着轻松愉悦的笑容。以前这个时候,大家都累得只想瘫倒在地,可现在,因为效率提高了,活儿干得又快又好,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老木匠王铁山没有急着走,他走到那些新做的模具前,拿起一个梅花模具,借着最后一丝天光仔细端详着。模具上的花瓣纹路清晰,边缘光滑,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他想起自己年轻时追求的“匠心”,那时总觉得只有亲手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才是最好的,可现在他明白了,真正的匠心不仅在于手艺,更在于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王师傅,还不走啊?”一个年轻的木匠走过来说道,他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今天刚领的月钱。

老木匠笑着说:“再看看,这些模具做得真好,跟画里的一样。”

年轻木匠也笑了:“还是李大人有办法,不然咱们哪能做出这么好的模具啊。我今天做了六十个模具,比以前一个星期做的还多,晚上回去得给我媳妇买点胭脂,让她也高兴高兴。”

老木匠点了点头:“是啊,李大人是咱们的福星。走,一起回去。”

两人并肩走出工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李杰站在工坊门口,看着工匠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模具的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工匠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等着他去推广,更多的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回到住处,李杰铺开一张纸,开始琢磨下一步的计划。他想,既然模具可以批量生产,那香皂的包装是不是也可以改进一下?现在用的木盒虽然结实,但成本太高,而且不够轻便。或许可以试试用纸盒,既便宜又方便运输。他拿起笔,在纸上画着纸盒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夜深了,长安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皂坊工坊里还亮着一盏灯,那是守夜的老伙计在巡查。灯光下,那些整齐的模具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个个等待出征的士兵,随时准备为明天的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模具的革命,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不仅在皂坊里激起了涟漪,更在长安城的手工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快,就有其他作坊的人来皂坊参观学习,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出这么好的模具的。老木匠王铁山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有人来向他请教,他也毫不吝啬地把砂箱和蜂蜡的方法教给大家,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李杰对此乐见其成,他知道,只有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了,大唐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时代带来更多的改变,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月光再次洒满长安城,温柔地拥抱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皂坊工坊里的模具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创新与进步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