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251章 《香皂记》的传唱

第251章 《香皂记》的传唱(1 / 2)

西市的清风茶馆,是百姓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茶馆是座两层的木质小楼,门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清风茶馆”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每天上午,天刚亮,茶馆的伙计就开始忙着烧水、擦桌子,准备迎接客人。不到一个时辰,茶馆里就坐满了人,有喝茶聊天的,有听书看戏的,还有打盹休息的,热闹非凡。

茶馆的老板姓刘,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脑袋瓜转得快,知道百姓们喜欢听新鲜事、稀奇事,便请了个说书人,姓周,大家都叫他周先生。周先生五十多岁,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总是拿着一把扇子,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故事,什么《隋唐演义》《包公案》,他都能说得绘声绘色,很受百姓们的欢迎。

这几天,便民皂坊成了西市最热门的话题,茶余饭后,百姓们都在议论,周先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素材。他花了两天时间,专门走访了皂坊的伙计、排队的百姓,甚至还偷偷跑到王二麻子的胡饼摊,看他用香皂洗手的过程,连王二麻子手上的老茧都数得清清楚楚。然后,他将这些素材整理加工,编成了一段新书,取名《香皂记》。

这天上午,清风茶馆里座无虚席,连门口的台阶上都站满了人,有的人甚至搬来了小板凳,早早地占好了位置。大家都是听说周先生有新书《香皂记》要开讲,特意赶来的,有的人还带着家人孩子,想让他们也听听这新鲜事。

茶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点心的甜味,伙计们穿梭在桌椅之间,端茶倒水,忙得不可开交。“给我来壶碧螺春!”“两碟花生!”“再来一壶热茶!”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首热闹的交响曲。

终于,周先生穿着一身藏青色长衫,袖口挽起,露出里面洁白的衬里,手里拿着醒木,慢悠悠地走上台。他先向台下的观众拱了拱手,然后清了清嗓子,台下立刻安静下来,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说的这段书,可是咱西市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主角是谁呢?就是那能洗去十年油污、让黑手可变白手的神皂!”周先生拿起醒木,“啪”地一拍,声音清脆响亮,像一道惊雷,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和议论声:“终于要讲香皂了!我等了好几天了!”“我昨天刚买了一块玫瑰味的,确实好用,洗出来的衣裳香喷喷的!”“快讲快讲,我想听听这香皂是怎么造出来的!”

周先生等大家安静下来,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话说这神皂,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仙赐的,而是咱们大唐的能人——李少卿李杰李大人发明的。李大人是谁?那可是种胡椒让咱有饭吃,造新犁让咱种地省力的活菩萨啊!”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眼神也变得庄重起来:“李大人看到百姓们用皂角洗衣洗手,又费力又洗不干净,冬天手冻得通红开裂,夏天油污沾满全身,心里着急啊。他日夜钻研,查遍了宫里的古籍,又亲自试验,用油脂、碱和香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手上都磨出了水泡,终于造出了这神皂!”

台下的百姓听得聚精会神,眼睛一眨不眨,仿佛亲眼看到了李杰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站起来的执着。有个老农想起了自己用贞观犁种地的轻松,忍不住点了点头:“李大人就是厉害,做什么成什么!”

“这神皂造出来,第一个试用的是谁呢?就是咱西市卖胡饼的王二麻子!”周先生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诙谐,引得台下一阵笑声。“王二麻子那双手,黑得跟锅底似的,十年的老油垢,用皂角洗了无数遍都洗不掉,指甲缝里的油污硬得像石头。可他用李大人的神皂,在热水里一搓,你猜怎么着?”

台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瞪得大大的,等着他说下文,连喝茶的都停下了手。

周先生猛地一拍醒木:“奇迹发生了!满手的油污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指甲缝都干干净净,还香喷喷的!王二麻子当时就惊呆了,举着双手在西市狂奔,逢人就说:‘神了!这皂比十斤皂角还管用!’”

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笑声,有见过王二麻子那双手的人,更是连连点头:“没错!我亲眼所见,真是太神奇了!以前他那双手,黑得发亮,现在洗得跟咱普通人一样干净!”“我也看见了,他还总把手凑到别人鼻子跟前让人闻呢!”

周先生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继续讲着,从皂坊开业时的热闹景象,百姓们排着长队抢购的盛况,到张寡妇用香皂洗干净油腻围裙的惊喜,再到李杰推出切块皂和限购规矩的善举,一件件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他就在现场一样。

“那张寡妇的围裙,被油汤浸得硬邦邦的,用皂角搓了半天,胳膊都酸了,也只洗掉了表面一点浮油。可她用了李大人的香皂,在热水里泡了泡,轻轻一搓,你猜怎么着?”周先生故意卖了个关子,拿起醒木又要拍。

“快说快说!别吊胃口了!”台下有人着急地喊道,引得一阵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