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贵族圈的追捧(1 / 2)

永徽坊的牡丹宴正到酣处,吏部尚书夫人突然捂住口鼻,往鬓边簪花的手猛地一顿。金步摇上的珍珠碰撞出脆响,她指着廊下飞舞的蚊子,尖声道:“这破蚊子,扰了多少雅兴!”话音刚落,就见坐在主位的赵国夫人从袖中取出个青瓷瓶,拔开塞子往手帕上倒了些透明液体。

“姐姐试试这个。”赵国夫人将手帕递过去,玫瑰的甜香瞬间压过了宴席的酒气,“这是媚娘娘娘新制的香露,不仅能驱蚊,还能让皮肤变嫩呢。”她伸出手腕,原本有些粗糙的皮肤此刻竟泛着莹润的光泽,在烛火下像敷了层薄玉。

吏部尚书夫人将信将疑地用手帕擦了擦脖颈,清凉的感觉顺着皮肤蔓延,刚才还嗡嗡作响的蚊子果然四散而逃。更奇的是,原本因暑气泛红的皮肤,竟渐渐平复下来,摸起来滑溜溜的:“这……这是什么神物?比西域的玫瑰膏还管用!”

“嘘——”赵国夫人用团扇遮住半张脸,声音压得像蚊蚋,“这是武才人的秘方,用波斯法子蒸馏的,宫里都稀罕得紧。我托了三个关系,才求来这么一小瓶。”她故意将青瓷瓶往袖里藏了藏,露出的红绳在烛光里闪了闪——那是香露坊的标记,只有“会员”才有的特殊绳结。

宴席散时,每位夫人的袖中都多了个小瓷瓶。次日清晨,长安城里的贵妇圈就炸开了锅。户部侍郎家的三姨太在佛堂礼佛时,发现香露能驱走香炉边的小飞虫;礼部尚书的夫人用香露掺在胭脂里,涂在唇上竟带着淡淡的玫瑰香;连最挑剔的长公主府管事嬷嬷,都在给远嫁吐蕃的公主装箱时,偷偷塞了十瓶香露。

“听说了吗?媚娘娘娘要在西市开香露坊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三天内就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开坊那日,西市的青石板路被马车堵得水泄不通,从西域来的胡商骑着骆驼,手里举着沉甸甸的金锭,却被伙计客气地拦下:“抱歉,今日只接待有预约的贵客。”

香露坊的门面不大,却装修得雅致。门楣上挂着块紫檀木匾,“香露坊”三个字是武媚娘亲笔所书,笔锋柔中带刚,像她本人的性子。店内弥漫着淡淡的玫瑰香,柜台后摆着六个青瓷瓶,分别贴着“玫瑰”“茉莉”“栀子”的标签,最贵的“西域雪莲”瓶身上,竟镶着圈细碎的珍珠——标价五十匹帛,够寻常百姓吃十年。

“这瓶牡丹香露,给我包十瓶!”吏部尚书夫人的金步摇在柜台前晃悠,身后的侍女捧着个描金漆盒,里面堆着成串的铜钱。她的指腹在瓶身上摩挲,那里的暗纹是朵半开的牡丹,只有常去东宫赴宴的人才认得,这是武媚娘的私章。

伙计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穿着青布褂子,动作却透着训练有素的沉稳:“夫人稍等,按规矩,每位贵客每月限购五瓶。”他用银勺将香露倒进新的瓷瓶,动作轻柔得像在分酒,“这是娘娘定下的规矩,说是物以稀为贵,断不能坏了规矩。”

夫人撇撇嘴,却没再坚持。她知道这是武媚娘的高明之处——越难得到的东西,越让人着迷。她坐在店堂的梨花木椅上,看着其他贵妇三三两两地聚在角落,手里捏着香露瓶闲聊,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我家老爷昨儿个半夜才回来,说是长孙大人召集了几位老臣,在府里议事到天亮。”户部侍郎夫人用团扇遮着脸,声音却故意让邻座的人听见,“听说是为了西域的商路,好像跟什么……胡椒有关。”

“胡椒?就是禁苑那个李杰种的东西?”旁边的夫人眼睛亮了,“我家相公也提过,说长孙大人最近总召见西域来的胡商,还查了近三年的关税记录。”

柜台后的少年假装整理账本,指尖却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动,将这些话记在心里。账房先生坐在里间,透过屏风的缝隙,将这些对话一字不落地写在麻纸上,字迹娟秀得像女子——他正是李杰推荐的算学高手,因得罪了长孙无忌的侄子,被贬到禁苑做杂役,直到李杰发现他能在算盘上算出圆周率后三位,才举荐给武媚娘。

“李大人料得没错,长孙无忌果然盯上了胡椒贸易。”账房先生将写满字的麻纸折成细条,塞进掏空的毛笔杆里,交给前来送点心的老张,“他还让人查了香露坊的账,幸好咱们的流水做得干净,只记了香料采购和瓶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