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动走上前,与他讨论诗词。姜小伍虽然是个理科生,但肚子里也有些墨水,他独特的现代视角,让黛玉耳目一新。他告诉她,“悲伤也是一种美,但不是全部的美。你的才情,可以写出春日的明媚,夏日的热烈,而不仅仅是秋日的萧瑟。”
他们的友谊,从医患关系,升华成了灵魂上的知己。
贾宝玉更是对姜小伍感激涕零。他见黛玉日渐好转,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便把姜小伍引为至交,时常拉着他一起品茶、论画、谈天说地。姜小伍也借机开导宝玉,让他明白真正的爱护不是一味地陪着感伤,而是要带着对方走向阳光。
史湘云豪爽,见姜小伍医术高明,便拉着他给自己的“金麒麟”看,两人成了不打不相识的好友。王熙凤是个精明人,她看姜小伍是个能人,便时常向他请教一些“养生”和“管理”的门道,对他颇为赏识。就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贾政,见他能把一个“药罐子”调理得容光焕发,也对他另眼相看。
姜小伍用他的真诚和智慧,赢得了大观园里几乎所有年轻人的友谊。
**第四幕:酬金与归途**
三个月后,黛玉的病已好了七八成,虽仍显纤弱,但已不再是那个终日以泪洗面的病美人。她能和众人一起赏花作诗,笑声清脆,宛如黄莺出谷。
贾府上下都把姜小伍当成了恩人。王熙凤代表贾母,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红包,里面是五百两银子。“姜先生,这点谢礼,不成敬意。你救了林姑娘的命,就是我们整个贾府的恩人。”
贾宝玉则将自己最珍爱的一块“通灵宝玉”摘下来,非要送给姜小伍。姜小伍笑着推辞:“宝二爷,这可是你的命根子,我可不能要。你只要让林姑娘天天开心,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最后,黛玉亲手绣了一个香囊送给他,里面装的是她亲手晾晒的草药。香囊上绣着一株迎风而立的翠竹,旁边用极细的针脚绣着两个字:“新生”。
姜小伍知道,自己该离开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向众人告别。黛玉站在潇湘馆门口,眼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激和祝福。她对他盈盈一拜:“姜先生,大恩不言谢。愿你此去,前程似锦,一路平安。”
贾宝玉、史湘云、三春姐妹等都来相送,场面温馨感人。
姜小伍握着那个香囊和五百两银子,转身走出了大观园。当他踏出府门的那一刻,那枚书签再次发光,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尾声:新的开始**
桌上的医书依旧,窗外已是车水马龙。姜小伍打开手心,那个精致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那五百两银子(在穿越过程中自动兑换成了等值的现代货币)静静地躺在他的包里。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收获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真挚友谊。
他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写下:“人生如戏,但戏外的人生,更需要用心去治愈。医病,更要医心。”
从此,姜小伍的卧室里,多了一盆青翠的竹子,和一段只属于他自己的,关于红楼春暖的传奇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