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天机地脉道 > 第15章 时乘六龙,以御天

第15章 时乘六龙,以御天(2 / 2)

九二爻为见龙,代表着事物开始崭露头角、有所发展。范仲淹就是“见龙”阶段的典型代表。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就像一个无敌大暖炉,温暖着身边的人,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范仲淹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依然心系天下,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充分体现了他“仁以行之”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这种胸怀和境界,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也诠释了“见龙”阶段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九三爻为惕龙,意味着事物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需要保持警惕和忧患意识。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展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就是“惕龙”境遇下的完美诠释。当时,蜀汉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诸葛亮作为丞相,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艰巨,因此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不辞辛劳,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这种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体现了在“重刚而不中”境遇下的应对智慧和担当精神。

九四爻为跃龙,象征着事物面临着抉择和变化,需要有进退的智慧。王安石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安石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的变法虽然遭到了许多保守派的反对,但他依然坚定地推行下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变法最终失败了。但王安石就像一个勇敢的跳水运动员,尽管在跳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他依然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他那“天变不足畏”的改革精神,和“时乘六龙”的变革勇气,在历史的长河里唱起了二重唱。他的改革尝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应该具备的勇气和智慧。

圣人境界论:乾卦指向的崇高境界

圣人境界论是乾卦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向了“与天地合其德”的崇高境界。这一境界包含了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在认知维度里,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宇宙意识,犹如一杯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将自己和天地万物完美地搅和在一起。张载认为,天地是人的父母,万物是人的同胞。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他主张人们应该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世界,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在他的眼中,世间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种宇宙意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使我们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实践维度中,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新精神,就像一个勇往直前的探险家,展现了“先天而天弗违”的超能力。王夫之生活在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思想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并没有被传统思想所束缚,而是敢于对经典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追求真理和进步。

在超越维度上,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悟道境界,宛如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神秘洞穴,里面藏满了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这个境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光芒,却又让人难以捉摸,仿佛与“与鬼神合其吉凶”的神秘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禅宗一直强调通过内心的修行和体悟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这句话,则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青青翠竹,还是潺潺流水,都蕴含着佛法的真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就能在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不平凡的意义。

这种悟道境界,让我们超越了世俗的观念和物质的追求,引导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不能仅仅被外界的喧嚣和繁华所迷惑,而要学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也许正隐藏着我们苦苦追寻的真理和智慧。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舆四时合其序,舆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焉,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圣人先知于天故天舆其同,后于天又顺于天,此合乎天道,故人舆鬼神皆不能违,天为至大,存天地之间,道也。鬼神,造化之迹也。

亢之焉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之义乃不知进退存亡之机也,圣人知亢而处此,凡事皆不失正道,故不为亢,唯圣人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