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天机地脉道 > 第2章 周易通解

第2章 周易通解(2 / 2)

可惜的是,这么厉害的智慧,后来却走了下坡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逐渐降低。《易经》的原始智慧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待着后人去重新发掘和领悟。

二、易学界的“跨界大侠”

(一)跨学科的学术谱系

倪海厦老师,这位当代易学界的传奇人物,就像一位身怀绝技的“跨界大侠”,在易学界和其他领域之间自由穿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他承袭了“山医命相卜”五术,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五种重要技能。“山”包括了道家的修炼方法和养生之道;“医”则是指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命”是通过对人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来预测人的命运;“相”包括面相、手相、风水等;“卜”则是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倪海厦老师将这五种技能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他的学术体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完全不按现代学科的“规矩”来。在现代学术领域,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然而,倪海厦老师却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医学实践中,他把“观梅氏”脉法和《易经》卦象像搭积木一样对应起来诊断病症。“观梅氏”脉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医脉诊方法,通过观察脉搏的跳动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倪海厦发现,《易经》的卦象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通过将“观梅氏”脉法与《易经》卦象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病症,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典籍校勘中,他又用卦气学说去厘清《黄帝内经》的节气养生理论。卦气学说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将八卦与节气相结合,认为不同的节气对应着不同的卦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也会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倪海厦老师通过运用卦气学说,对《黄帝内经》中的节气养生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他这种“六经皆医”的治学路径,就像一把大斧头,硬生生地打破了现代学科壁垒。在他的眼中,《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着作并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他通过将这些经典着作中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体系。这种学术体系就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突然长出了一朵鲜艳的花,为易学界和中医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让古代“通人之学”的学术生态又重新冒了出来,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二)生活化的易理重构

倪海厦老师的创新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将原本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易经》变成了可操作的认知工具。他提出了“卦象即生活”的实践哲学,这一理念就像一个神奇的翻译官,能够将《易经》中的卦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以“需卦”(坎下乾上)为例,倪海厦老师用它来解析现代人“等待时机”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很多时候都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采取行动。“需卦”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等待的状态。卦辞中说:“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意思是说,在等待的过程中,要保持诚信和信心,这样才能获得光明和亨通。同时,要坚守正道,这样才能吉祥如意。就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推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等待市场的认可。

再以“讼卦”(坎下乾上)为例,倪海厦老师用它来指导人际冲突的化解策略。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讼卦”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争讼的状态。卦辞中说:“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意思是说,在争讼的过程中,要保持诚信,但也要注意不要陷入困境。要保持警惕,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和解的策略,这样才能获得吉祥。如果一味地争讼下去,最终可能会导致凶祸。就像两个同事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如果他们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求和解的方法,就有可能化解矛盾,继续合作。但如果他们一味地争吵下去,就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关系破裂。

倪海厦老师的着作里到处都是企业管理案例、司法实践等现代场景,就像给古老的《易经》穿上了一件时尚的现代外衣。他通过将《易经》的原理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印证了“触类而长之”的易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通过类比和联想,将一种事物的原理应用到其他事物中去。在倪海厦老师的着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将《易经》的卦象和原理应用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这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转化,让古老智慧就像一个沉睡多年的巨人,终于在当代苏醒,焕发出勃勃生机。《易经》不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书,而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