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的阴霾如同被夏日劲风驱散的残云,在2003年的盛夏终于渐渐淡出北京的天空。城市恢复了喧嚣与活力,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的面庞重见天日,虽然心有余悸,但生活终究是奔腾着向前了。然而,对于林雪和徐航而言,一场不亚于疫情冲击的、关乎未来道路的内心风暴,才刚刚进入最激烈的风眼。那个在疫情“孤岛”中许下的婚姻承诺,赋予了情感归宿的确定性;但现在,他们必须为这份共同的未来,选择一个坚实的事业起点。
仿佛掐准了时机,就在他们刚刚结束隔离生活,开始重新接触外界之际,来自大洋彼岸的“诱惑”便循着他们过往优秀的履历,精准地追踪而至。
首先到来的是猎头Lisa的电话。依旧是那把流利、自信甚至带着几分蛊惑力的声音,透过越洋电话线,清晰得仿佛就在隔壁房间。
“L!真是太好了,听说国内疫情稳定了!你和Xu都还好吗?”Lisa的开场白热情洋溢,随即话锋一转,直切主题,“我一直没有放弃为你们寻找最合适的机会。现在,时机正好!摩根斯顿纽约总部的经济研究部,还有一个量化分析师的职位空缺,起薪可以给到13万5千美元,签约奖金另算。公司对像你这样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经历了中国市场特殊时期观察的人才非常感兴趣!”
她语速飞快,不给林雪太多思考的空隙,继续描绘着蓝图:“想想看,L,纽约!全球金融的心脏!你在这里接触的将是最高端的模型、最前沿的交易策略、最全球化的视野!职业路径清晰,公司会全力支持H1B签证办理。几年后,无论是留在华尔街,还是被派往香港、新加坡,你的身价都将完全不同!”
几乎同时,徐航也接到了针对他的猎头电话,来自一家硅谷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
“徐先生,您在分布式计算和低功耗算法方面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正在组建一个面向下一代移动处理器的核心研发团队,非常需要您这样的人才。年薪14万美元,外加股票期权。硅谷的技术氛围和资源,您是知道的,这里是工程师的天堂。”
这些Offer,像两件用黄金和钻石精心打造的华丽礼服,摆在了他们面前。13万5千美元、14万美元、签约奖金、股票期权、H1B签证支持……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条件,代表着一条清晰、光鲜、被无数精英验证过的“康庄大道”。它承诺着立竿可见的优渥物质生活、国际顶尖的工作平台、以及一份足以傲视同龄人的职业履历。这对于刚刚经历过疫情恐慌、渴望稳定和回报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然而,就在他们审慎评估这些海外机会的同时,另一股来自东方的、同样强大甚至更具情感召唤力的力量,也开始向他们涌来。
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教育处组织了一场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线上招聘宣讲会。他们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参加了。屏幕上,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代表轮番登场,介绍的不仅仅是职位和薪资,更是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发展蓝图:
“同学们,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加入我们,你们将亲身参与国家‘十五’计划的宏伟建设!”
“我们研究院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急需海外顶尖人才回国挑大梁!”
“华为正在全力拓展全球市场,我们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国际规则的‘桥梁型’人才!”
这些话语,与Lisa描述的纯粹个人职业阶梯和财务回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指向的是一种更宏大的叙事——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紧接着,他们通过海外学人渠道,了解到一个名为“千人专家”的人才引进政策正在悄然铺开。虽然此时尚在初期,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如后世,但其释放的信号却极其明确:国家正召唤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并愿意提供包括科研启动经费、生活补贴、团队组建支持等在内的优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