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杰的眉头微微皱起,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些:“否决?那改到哪里?”
“北线。板桥镇。”我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目光紧紧看着张中杰。
我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是长时间的沉吟。他放下茶杯,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客厅里一时间只剩下墙上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消息……准确吗?”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凝重。
“目前还是内部倾向,没有最终发文。但这是市交通局刘副局长亲口说的,而且态度比较坚决。从各种迹象判断,概率非常大。”我没有把话说死,但强调了可能性,
“关键是,现在这个消息,还仅限于市里少数领导和咱们县里核心几个人知道。划正式批复、向社会公示,这中间至少有半年,甚至更久。这中间,就是宝贵的时间窗口。”
我点到即止,留下空间让他自己品味这信息差的价值。
张中杰是何等人物,在河清官场沉浮几十年,嗅觉何其敏锐。他立刻抓住了核心:“你的意思是……这里有机遇?”
“不仅仅是机遇,可能是改变板桥镇命运,也是让老家亲人生活彻底改善,甚至跃升几个阶层的机会。”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开始抛出我精心准备的理由,
“第一,交通枢纽地位确立。板桥镇将从偏居一隅的农业镇,一跃成为连接市县、辐射周边的重要节点。人流、物流、资金流都会向这里汇聚。”
“第二,县城功能疏解的必然选择。您很清楚,我们现在的县城发展空间已经饱和,四周都是山,拓展成本极高。板桥镇地势平坦,空间广阔,是未来县城扩张、产业承接几乎唯一的选择。铁路一通,这种趋势会大大加速。”
“第三,北部片区的天然中心。板桥镇周边几个乡镇,都是河清的农业大镇,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心。铁路站点的设立,将自然赋予板桥镇这个核心地位,商业、服务业都会爆炸式增长。”
我观察着他的反应,他听得非常专注,眼神闪烁,显然在快速消化和权衡。
“所以,您看,未来的板桥镇,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火车站那么简单。它很可能成为我们河清县新的经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千载难逢,我认为,值得有远见的人,提前布局,赌上一把!”
张中杰深吸了一口气,靠在沙发背上,目光深邃地看着我。
“林涛啊,”他开口,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甚至带上了几分语重心长,“你能看到这一层,分析得这么透彻,很难得,比很多在机关待了半辈子的人都有远见。说实话,我很欣慰。”
他话锋一转,“但是,机遇越大,往往意味着风险也越大。这毕竟还只是内部消息,官字两张口,政策说变就变。万一最后煮熟的鸭子飞了,前期所有的投入,可就成了沉没成本,血本无归啊。而且,就算改道了,具体怎么发展,什么时候发展,变数也很多啊。”
他慢条斯理地说着,每一个字都敲打在现实的风险点上。
但我知道,他这番话,并非拒绝,而是在试探我手中究竟还有多少未打出的牌,以及……他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又能分到怎样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