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富爸爸的逆袭密码 > 第385章 资金筹备,全力以赴

第385章 资金筹备,全力以赴(1 / 2)

李思成站在集团总部的落地窗前,指尖划过玻璃上凝结的霜花,冰凉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底。窗外的金融街车水马龙,霓虹招牌在雨雾中晕成彩色光斑,像极了六年前李晓聪在奢侈品店撒泼时打翻的调色盘,绚烂却杂乱。办公桌上的紫檀木盒里,静静躺着那枚易拉罐拉环领带夹,金属表面的划痕里,还嵌着清平村的黄土,那是儿子蜕变的见证,也是他决心的起点。

“李总,第三季度财报出来了。”张明远推门而入,公文包上的水渍洇湿了《穿越育才中心预算报告》的边角,纸张变得有些褶皱。“抽调五个亿流动资金,会触发董事会的红色预警,到时候他们肯定会百般阻挠。”他将报表摊开,红色赤字像道血痕划破密密麻麻的数字,触目惊心。“光是维持1982年的电网系统,每月就得额外投入两百万,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项支出。”

李思成突然抓起电话,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听筒里传来财务总监惊慌的声音:“董事长,您真要抵押香港的写字楼?那可是咱们集团的脸面,多少重要客户都是因为那栋楼才对咱们另眼相看的...”“脸面能让迷途的孩子回头吗?”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挂断电话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目光落在墙上的《清平村全景图》上——王伯的杂货铺旁,新规划的“学农基地”用红笔圈出,像颗跳动的心脏,充满了生命力。

林宛如端来的燕窝粥在茶几上泛着微光,温润的光泽让人心里暖暖的。她望着丈夫鬓角新增的白发,轻声道:“要不,把瑞士的别墅卖了?那地方空着也是空着,每年还要花不少钱请人打理。”她打开首饰盒,将鸽血红钻戒扔进绒布袋,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还有这些,当年你说要给晓聪当聘礼,现在...”话音未落,李思成已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钻戒的棱角传来:“留着。等育才中心建成,让孩子们看看,努力能换来什么样的未来,让他们知道美好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三天后的慈善晚宴上,水晶灯将李思成的西装照得发亮,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可见。他端着香槟穿梭在宾客间,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却听见有人在背后窃笑:“听说李总疯了,放着房地产不做,跑去养问题少年,真是有钱烧得慌。”穿燕尾服的赵董晃着酒杯走来,金表链在灯光下闪得刺眼,语气里满是炫耀:“思成,不如把钱投我这新能源项目,一年回报率保底三十,比你那个什么育才中心靠谱多了。”

李思成突然从西装内袋掏出个牛皮本,本子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翻开泛黄的纸页:“赵董见过这个吗?”那是李晓聪在清平村的劳动记录,字迹从潦草到工整,见证着成长。“1982年3月15日,挑水三十担,摔破水桶一个——王伯批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的声音陡然提高,盖过宴会厅的爵士乐,掷地有声:“我儿子当年砸坏我三百万的古董,现在能在清北拿奖学金。这投资回报率,赵董算得出来吗?这是用钱买不来的蜕变。”

全场哗然时,穿旗袍的陈夫人突然鼓掌,掌声清脆响亮。她珍珠耳环晃着柔和的光,递来张名片:“我孙子沉迷网游,把自己锁在房里三年了,不出门、不说话,我们全家都快急疯了。”名片背面的照片上,少年双眼浮肿,面色憔悴,与李晓聪当年的模样惊人相似。“李总需要多少?我出一个亿,只要能让他拿起锄头,像个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资金像雪片般飞来,却仍填不满预算的窟窿。李思成在晨跑时突然驻足——护城河对岸的广告牌上,当红偶像正拿着最新款手机搔首弄姿,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的目光。他脑中灵光一闪,拨通林悦的电话,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把咱们的复古生产线全开了!1982年的搪瓷缸、军绿色书包,限量发售!我要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魅力,也为育才中心筹到更多资金。”

一周后,“清平村复刻系列”上线即售罄,后台的数据不断刷新,让人惊叹。林悦拿着销售报表冲进办公室,帆布鞋上还沾着仓库的灰尘,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红晕:“舅舅,年轻人疯了!带‘王伯手作’印章的竹筐炒到了五千块,还供不应求!”她点开买家评论,屏幕上满是“想体验爸妈的青春,这竹筐太有感觉了”“这粗糙感太治愈了,比那些精致的工艺品有温度多了”的留言。“我们还接到影视公司的订单,要租1982年的供销社拍戏,说我们这的场景比他们搭的棚真实多了,租金给得还不低。”

董事会上,反对声浪如潮水般涌来,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李董这是拿股东的钱做慈善!我们投资是为了盈利,不是陪你做公益!”胖董事的金戒指敲得桌面当当响,唾沫星子飞溅。“那个学农基地,居然要养两头1982年品种的老黄牛!这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纯粹是浪费钱!”李思成突然播放监控录像——画面里,曾经偷车的少年在泥地里学插秧,汗水混着泥水流进嘴里,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诸位,”他关掉投影,会议室陷入黑暗,只有窗外微弱的光线照进来,“这才是最值钱的资产,这些孩子的改变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当第一笔投资款到账时,李思成正在清平村验收新到的桐油。王伯用手指沾了点油,在指间搓出透亮的薄膜,神情专注:“当年晓聪就是用这种油,把破竹筐刷成了金元宝,那时候他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喊疼,硬是把竹筐刷得油光锃亮。”远处传来卡车的轰鸣,满载着1982年款的课桌椅,车身上“穿越育才中心”的标语在夕阳下闪着金光,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深夜的书房里,李思成对着账本抽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的面容。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小山,每一根都对应着一笔支出:老槐树移栽费、煤油灯采购款、王伯的退休金...每一笔都承载着他的期望。突然,手机震动,是李晓聪发来的照片——清北图书馆的灯光下,少年正在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神情专注,书页上写着:“爸,等我回来教孩子们用电脑做农活规划,让他们既能学到传统农耕知识,也能结合现代技术。”

他猛地掐灭烟头,在预算表上“VR农业模拟系统”一栏打了个勾,眼神坚定。窗外的月光淌过报表上的数字,那些冰冷的金额仿佛突然有了温度,化作清平村田埂上的晨露,化作煤油灯里跳动的火苗,化作无数个等待被照亮的少年眼眸,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