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 第266章 奖金面前,真香定律

第266章 奖金面前,真香定律(1 / 2)

王庚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那套玄而又玄的“虚拟纠缠”绩效系统,以惊人效率在精密仪器厂正式上线。

系统运行第一天,整个工厂炸了锅。

“什么玩意儿?”

一车间劳模李师傅盯着手机App上的配对信息,脸色瞬间变成了猪肝色。

“我跟三车间那个张懒鬼'纠缠'上了?我的奖金不是全完了?”

更要命的是,那个头像还是张懒鬼睡觉时的抓拍照片——嘴角挂着口水,鼻孔朝天,活脱脱一个睡死猪的模样。

李师傅差点没把手机砸了。

“凭什么啊!我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年,就因为一个破系统,要跟这种废物绑在一起?”

年轻技工在休息室里大声抱怨,手里还拿着满是机油的抹布。

“我和财务部王姐配对了,她坐办公室吹空调,我天天在车间一身油,这怎么算绩效?这不是坑人吗?”

更离谱的是食堂大厨老赵。

他竟然和质检部小李配对了。

老赵看着手机屏幕,一脸懵逼:“我炒菜和他检零件有什么关系?这系统是不是坏了?难道我做菜香,他就能检出更多毛病?”

起初一周,工厂怨声载道。

员工之间互相猜忌、提防,每个人都把“纠缠队友”当成潜在敌人。

见面不打招呼,背地里互相打听对方是不是在摸鱼。

有人甚至开始偷偷跟踪自己的“队友”,计算他们上厕所的时间。

更有甚者,把队友的工作习惯做成Excel表格,详细记录对方的一举一动,准备随时“告状”。

整个工厂效率不升反降,出错率反而高了不少。

有个焊工因为担心“队友”拖后腿,焊接时心神不宁,结果把两个不该焊在一起的零件给焊死了。

报废了一个价值三千块的精密部件。

厂长和工会主席老王急得嘴上都起了泡。

天天往孙连城办公室跑。

老王甚至带着降压药,生怕被气出高血压。

每次进门都是一脸“您这是在玩火”的表情。

“孙书记,您这个系统再这样搞下去,我们厂就要倒闭了!”

老王指着一堆员工投诉信,声音都在颤抖。

孙连城能有什么办法?

他只能拿出那套“改革阵痛论”和“道法自然论”来回忽悠。

“老王,你看,混沌理论中说,蝴蝶效应需要时间发酵。我们这个系统,就像是给工厂生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量子扰动…”

心里却已经做好了试点失败、被院士和市领导混合双打的准备。

每天晚上,他都在想象自己被调到更偏远地方的场景。

甚至开始研究哪个县城房价比较便宜,哪里的星空比较清澈。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这场荒唐实验即将失败时。

奇妙的化学反应,在混乱中悄然发生了。

第二周,劳模李师傅发现,自己的奖金系数因为“队友”张懒鬼的低效,已经被拉低了好几个百分点。

看着App上那个不断下降的数字,李师傅心在滴血。

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

一个百分点就是五十块钱!

他忍无可忍。

中午休息时,直接冲到三车间,把正在角落里打瞌睡的张懒鬼给揪了起来。

“张懒鬼!”

“你还睡!你知不知道你睡一觉,老子半天的活就白干了!”

李师傅指着对方鼻子骂道,声音大得整个车间都能听见。

“你再这样,别怪我不客气!我二十年的劳模荣誉,不能毁在你这个废物手里!”

张懒鬼被骂得一脸懵,揉着惺忪睡眼:“李师傅,这…这关你什么事啊?”

“关我什么事?”

李师傅把手机屏幕怼到张懒鬼面前。

“你看看这个!你每偷懒一分钟,我奖金就少一块钱!你说关不关我事?”

“我拿奖金养家糊口,你拖我后腿,就是断我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懂不懂?”

张懒鬼这才明白过来。

看着李师傅那红了眼的架势,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也知道理亏,只能讪讪地回到工位上。

从那天起,只要李师傅眼神一扫过来,他就一个激灵。

不敢再偷懒。

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生怕被李师傅发现。

有一次,张懒鬼刚想偷偷摸摸打个盹,就看到李师傅从一车间气势汹汹地冲过来。

吓得他立马站起来干活,动作标准得像军训一样。

财务部王姐,为了不被那个年轻技工“拖累”,竟然主动找到车间主任,要求学习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

她穿着高跟鞋在车间里转悠,一边记笔记一边问东问西。

想看看能不能从管理角度,帮车间降本增效。

“王姐,您这是要改行当技工啊?”

车间主任开玩笑道。

“别提了,为了我那点奖金,我现在恨不得把整个生产流程都背下来。”

王姐苦笑着说,脚上的高跟鞋已经换成了安全鞋。

“你知道吗,我现在做梦都在想怎么提高效率。昨天晚上梦到自己在算什么料损率、设备利用率,醒来还在想优化方案。”

她甚至还拉着那个年轻技工,一起研究如何优化零件领用流程。

两个人在办公室里画图表、做分析,比谈恋爱还认真。

“小王,你看,如果我们把这个申请表格简化,减少三个审批环节,能不能提高你们的工作效率?”

王姐指着电脑屏幕,认真得像在搞火箭发射。

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有些互相瞧不上的不同车间、不同部门员工,因为这层该死的“纠缠”关系,被迫开始了交流和合作。

食堂老赵为了帮助质检部小李提高工作效率,竟然开始研究营养搭配。

说是要给小李做“补脑餐”,提高他的专注力。

“小李,你别总吃那些垃圾食品了!”

老赵指着小李手里的泡面,恨铁不成钢地说。

“我给你做了鱼头豆腐汤,补脑的!还有核桃炒虾仁,提高记忆力!”

“赵师傅,您这是…”

小李有些感动。

“别废话,喝汤!你检测准确率高了,我奖金才能多!”

老赵虽然嘴硬,但眼神里满是关切。

更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

技术科顶梁柱,五十多岁的总工程师陈工,他的“纠缠队友”是一个刚来厂里不久的学徒小刘。

小刘技术差,天天出错,把陈工的绩效分拉得惨不忍睹。

看着App上自己的分数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陈工心情可想而知。

这可是他工作三十年来第一次绩效不是全厂第一!